第29页

此时天启皇帝正等在乾清宫的御书房,看到周嘉谟进来,天启皇帝淡淡的笑了笑,道:“周爱卿免礼吧!来人赐坐。”等到周嘉谟坐下,天启皇帝才缓缓的道:“周爱卿是进士出身吧!”

周嘉谟心里很紧张,原本以为天启皇帝会说关于自己升官的事情,没想到居然和自己聊起了家常,却也不敢怠慢,连忙道:“回陛下,臣乃隆庆五年进士。”

“嗯,爱卿已经是四朝元老了,想必这么多年发生的事情你也知道。神宗皇帝宠爱郑贵妃,喜欢福王,朕和先皇并不是十分被喜欢。这么多年了,朕也没有一个像样的老师,就更不要说读圣贤书了。先帝驾崩的早,朕草草的就继位了,朕深感自己的学识不足啊!”看了一眼周嘉谟,天启皇帝缓缓的道,语气之中略带伤感。

周嘉谟已经被弄蒙了,这些事情他自然知道,神宗皇帝岂止是不喜欢泰昌皇帝父子,甚至恨不得没有他们才好呢!那样他就可以传位给郑贵妃的儿子福王了,这对父子的日子可想而知。不要说读书了连最低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只有在要死的时候才立了泰昌帝帝为太子,天启帝为皇太孙。为他们找了老师,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泰昌帝已经三十九岁了,天启帝都已经十六岁了。这也是这两位皇帝昏庸的主要原因,而此时天启帝提起这件事情,周嘉谟真的不知该怎么说。

好在天启帝并没有问他什么,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帝继续开口道:“朕这些天一直在学习,这么多天了也算有点心得,可却也有很多困惑,不知道周爱卿能不能为朕解解惑?”

看着天启皇帝的脸,周嘉谟更加的茫然了,这位皇帝究竟要说什么?自己虽然是进士出身,可是学问却并不出名,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找上自己?来不及多想,只能硬着头皮道:“微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很好。”听了周嘉谟的话,天启皇帝顿时大喜,从龙书案后面缓缓的站了起来,来到了周嘉谟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周嘉谟顿时受宠若惊,在大明朝很少会有皇帝和大臣做出如此亲密的动作,天启皇帝笑了笑,淡淡的道:“朕前几日看到一段话,可是忘却了大半,不知道爱卿听说过没有?”

“请皇上示下。”

“是这样的,朕只记得其中一句,就是:读圣贤书,所谓何事?不知道爱卿有没有听过?”看到周嘉谟的样子,我的心里就一阵好笑,缓缓的将自己的问题抛了出来。

听了这个问题周嘉谟的心里就是一沉,虽然略有些明悟却似乎还没抓到,只能缓缓的道:“这句话是南宋文天祥的名句,是他在临死时留下的。”

“那爱卿知道这段话的全部是什么吗?”天启皇帝见周嘉谟含糊其辞,便将后面的问题也抛了出来。

“臣记得,全文是这样的说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周嘉谟此时已经猜到这位天启皇帝要说什么了,心中也是暗暗的想,这位皇帝远比他的年龄来的老道,可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那些想要愚弄他的大臣,最后下场肯定很惨。可是换一个角度来讲,这样的皇帝却很可能是一位好皇帝,也许是江山之福,社稷之福,万民之福。

第四十九章 读圣贤书

“爱卿给朕解释一下这段话好吗?”天启皇帝看着一脸怪异的周嘉谟,知道火候已经差不都了,微笑着道。

“陛下,臣相信以陛下的聪慧,自当早就领悟了这段话里的含义了。”周嘉谟也不傻,宦海沉浮,几经磋磨,这个人已经是油滑了很多。年轻时候那份报国的雄心已经被消磨了很多了,可是和天启皇帝一番交谈之后,心中的报复似乎再一次被点燃了,年轻时候的梦想似乎也再一次醒了过来。虽然是这样,可是还是抱着人到中年的矜持,继续和天启皇帝打着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