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

经过这样的回想,孙承宗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过天启皇帝没有说什么,他也就那么直直的坐在那里。

缓步的走回桌子后面,天启皇帝笑着看着戚金,笑着说道:“戚爱卿,起来吧!辽东的造船场还没有建起来,水师的兵员尚未招募,战船也还没有影子,说这些似乎有些早了。”

等到戚金坐下,天启皇帝淡然的笑了笑,语气轻缓的说道:“这件事情就先定下来了,过完节你就和孙先生一起赶赴辽东,那边很多事情需要做。另外水师的军需先由孙先生那里出,你也暂时归孙先生节制。”

一边的孙承宗再一次愣住了,难道皇上没有那个意思?说自己想错了?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多想,天启皇帝已经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孙承宗,沉声问道:“先生,你家里有几个儿子孙子?”

虽然心里忐忑不已,不过孙承宗的脸色却是丝毫不变,对着天启皇帝一施礼,恭敬的说道:“回陛下,臣现在有子六个,孙子八个!”

听了孙承宗的话,天启皇帝一口水喷了出来,然后便咳嗽了起来。站在一边的王承恩噶忙过了伺候,一边给天启皇帝递手巾,一边轻轻的拍打着天启皇帝的后背。

坐在一边的戚金听到孙承宗的话,顿时也是一愣。他到现在也是一个儿子都没有,当年叔叔想要生个儿子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看看人家孙承宗孙大学士,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皇上的老师,果然非常人所不能。

见天启皇帝和戚金都这样看着自己,饶是孙承宗的养气功夫不错,也是面色通红。

轻轻的挥了挥手,天启皇帝示意王承恩离开,然后神色颇为古怪的看着孙承宗。显然天启皇帝也没有想到,难道孙家有什么祖传秘方?孙承宗兄弟五个,他是老四,如果都这么生,这孙家可真是了不得啊!

“先生,可有出仕的?”天启皇帝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努力不让自己笑出来,憋着气问道。

“几个人儿子考了功名,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在中了进士,一个在河南做布政使,另一个在南直隶做知府。至于孙子辈的,臣的长孙孙之沆今年不过十五岁,臣还没有让他参与科考!”虽然不知道天启皇帝为什么会这么问,还是恭敬的回答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家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全都出仕做官,凭借着孙承宗的地位,不用打什么招呼,孙家的人都会扶摇直上。再加上同年、门生故旧、同乡之类的,这实力实在是太强劲。

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如果自己扶持了孙家,恐怕有一天要亲自把孙家人送上断头台啊!

上下打量了一下孙承宗,天启皇帝发现他脸上的皱纹似乎又多了一些。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笑着说道:“既然这样朕也就不说什么了,先生,过完节之后让孙之沆进进宫吧!先做个侍读,每日陪着朕读读书,至于考科举什么的倒是不着急!不知道先生以为如何?”

在任何一个朝代,无论是给皇上做侍读,或者是给太子做侍读,那都是打破脑袋的事情。除了宫内的太监,侍读就算是皇上身边最亲近的人了。

对于的这个孙子孙承宗自然是无比喜爱,虽然他是自己二儿子孙珍的儿子,不过从小聪明过人。行为做事也非常的稳妥,非常有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能够进宫陪天启皇帝读书,自然是非常不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