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页

“是,皇上!”得了天启皇帝的允许,骆思恭便将自己的事情说了一遍。

大臣们全都面面相觑,原来是四川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小事情。南疆的土司总是有造反的,这样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不过事情还是需要解决的,毕竟这关乎到大明朝的脸面,很多大臣的脸上已经有气愤的神情了。

“陛下,臣有本奏!”这次站出来的是兵部尚书熊文灿,自从平定山东叛乱之后,熊文灿已经加了少保衔。不过他没有做过翰林,此生内阁无望,兵部尚书也就到头了。

“熊爱卿有话尽管说!”天启皇帝看着熊文灿,点着头说道。

略微沉吟了一下,熊文灿开口说道:“大明天子富有四海,小小蛮夷不过化外之民,竟敢如此行径,实在是天人公愤!”

所有人都是一脸诧异的看着熊文灿,这根本就不是他说话的风格,倒像是那些御史言官,让人觉得很是怪异。

在一段慷慨激昂的陈词之后,熊文灿正色道:“对于这种怀有此等心思的外夷,一定要将其剿灭,臣举荐一人可担当此人。”

这个时候大家都明白了,熊文灿这是要保举人啊!值得兵部尚书如此的人,当今世上恐怕不多,这究竟是要保举谁啊?包括天启皇帝在内,所有人都好奇的等着熊文灿说出这个名字。

第三百四十章 孙传庭和袁可立

天启皇帝此时也好奇的看着熊文灿,对于这个人天启皇帝还是有些了解的。熊文灿如此行事,只能说明他要保举的人非同寻常。

“熊爱卿,不知道你要保举的人是谁?”天启皇帝看着熊文灿,有些不耐烦的问道。显然这个时候熊文灿如此行事,已经让天启皇帝觉得不满了。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熊文灿也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臣保监察御史孙传庭,希望陛下调遣孙传庭前往四川督师!”

大殿里的人全都愣住了,孙传庭是什么人大殿里的人全都知道,这位孙大人可是颇得天启皇帝信任。孙传庭乃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今年不过二十八岁,年不及而立。

孙传庭现在的官职是正七品文林郎,监察御史,奉旨巡查京营。虽然这是一个正七品的官职,不过和一个知县同级,可是却没有人敢小瞧这个职位。在大明朝,官职低的不少,官职低地位高也不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内阁大学士,堂堂的内阁大学士不过是五品,可是在整个大明朝,谁敢小瞧这个五品官?那是文官一辈子的希望,这应该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五品官了。

天下最有权势的七品官则是孙传庭的差事,监察御史,后面还有一个奉旨巡查京营,自然更是意义非凡。明朝成立之后,建立了御史台,洪武十三年改为督察院,有左右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使等官。又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都御使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