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页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看向了站出来的人,很多人的脸上出现了一抹喜意,终于有人站出来了。当看到站出来的人,大部分脸上都是一脸的了然,这个人正是户部侍郎梁哲。

看了一眼梁哲。天启皇帝面无表情的说道:“梁爱卿,孙爱卿的话还没有说完,等孙爱卿把话说完吧!”

众人都是一愣,不过很快脸上便流露出了笑意,徐光启毕竟是内阁大学士。徐光启的话还没说完,梁哲就站了出来,这确实有僭越的嫌疑。天启皇帝这样的态度也正常,梁哲似乎也觉得有些不妥,对着天启皇帝行了一礼,恭敬的说道:“臣遵旨!”

没有理会梁哲,天启皇帝对徐光启说道:“徐爱卿,你接着说!”

“是,陛下!臣刚刚说的是应该实行的原因,另一方面臣也觉得有不宜实行的方面。朝廷现在面对的建奴,如果辽东将卫所制改为募兵制,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形成战力。如果建奴来袭,恐怕是适得其反。”徐光启说完,回头看了一眼梁哲,目光很是深邃。

虽然徐光启沉迷于火器,可是他和毕懋康不同,毕懋康不适合官场,可是他却在很会做官。历史上的徐光启最后也是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天启皇帝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将目光看向了梁哲,沉声问道:“梁爱卿,你有什么想法,现在说吧!”

“是,陛下!臣觉得辽东的募兵制不可行。卫所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既保证了军队的粮草,有保证了军队的战力。如果将卫所制改为募兵制,朝廷的军饷将会成倍的增加。现在如果这样做的,恐怕国库难以支撑。”梁哲的话说的掷地有声,神情也是颇为激动。

“一派胡言!”梁哲的话刚落,大殿里一个声音大声的呵斥道。显然这个人没有一点客气的意思,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这个人。

站出来的这个人正是刑部尚书官应震,官应震是张居正的同乡,从读书的时候开始,心里对张居正就敬佩不已。因为对张居正的崇敬,官应震对改革也是非常的赞同。在他看来,大明朝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现在既然看到了希望,他自然不会放弃的。

天启皇帝看着愤怒的官应震,玩味的笑了笑,沉声说道:“官爱卿,有什么话说吧!”

“是,陛下!臣觉得户部侍郎梁哲实在危言耸听,辽东的土地都在那里。如果将卫所制改为募兵制,将土地分下去,百姓耕种土地自然是要纳税的。士卒可以一心作战,百姓可以一心种田,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官应震显然丝毫不客气,大声的驳斥着梁哲。

在官应震之后,又有几个人站了出来,支持的有之,反对的有之。最后所有人目光都落到了内阁次辅刘一璟的身上,现在站出来的两个内阁大学士全都是支持改革的,如果刘一璟不说话,那内阁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了。

“陛下,臣有华话说!”刘一璟没有说话,一边的内阁大学士韩旷忽然站了出来。此时的韩旷面陈似水,显然已经到了他不得不说话的时候了。

自从天启皇帝清洗东林党,朝堂上东林党并没有被赶尽杀绝,内阁次辅刘一璟、内阁大学士韩旷、辽东巡抚杨涟,朝堂上还是有很多的东林党人的。不过相对于原来的东林党,现在的这些人要正直很多,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