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

走到熊廷弼的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孙承宗笑着说道:“快去准备吧!封侯拜相就在今日了!”

当天下午,一支两万人的骑兵便离开了沈阳城,他们就是去支援遵化卢象升一行人。第二天一早,大军便拔营起债,巨大的孙子棋随风飘扬。

辽东的人马出发了,京城的人马已经离开三天了,一切都已经展开,等待就是最后的决战。

紫禁城里这几日气氛很是压抑,天启皇帝的心情似乎不好,责罚了几个太监宫女,一时间宫里的人全都小心翼翼的。此时天启皇帝正皱着眉头站在地图的前面,脸上带着几分担忧的看着地图,在他的身后则是内阁次辅刘一璟。

刘一璟此时跪在地上,低着头,看不清脸上的表情。见天启皇帝不搭理自己,刘一璟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折,高高的举过头顶,语气恭敬的道:“皇上,臣年老体衰,不适合在为皇上效力,这是臣的告老奏折。”

仿佛没有听到刘一璟的话,天启皇帝依旧蹙着眉头看着地图,大殿里的气氛似乎跌到了冰点。一边的王承恩看到这一幕,连忙招呼太监宫女出去。

听着宫殿的大门慢慢的关上了,天启皇帝慢慢的转过身子,声音严肃的道:“把你的奏折收起来,你这是在逼迫朕吗?”

“皇上,老臣不敢!臣确实年岁已高,是在不能为皇上尽心尽力!”刘一璟将奏折放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道。

玩味的笑了笑,天启皇帝慢慢的走回到龙书案的后面,不带一丝烟火气的道:“现在朕在对外用兵,朝野上下一片忙绿,在这个时候,朕的大学士想的不是如何为朕分忧,反而是如何请辞。”看了一眼刘一璟,天启皇帝的声音顿时冷了下来,道:“刘爱卿,你来告诉朕,这是为什么?”

“皇上!”刘一璟一个头磕在地上,脸上挂着泪珠,身子都在颤抖,可是却一句话都不说。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叹了口气,对一边的王承恩道:“给刘爱卿搬一个锦墩,年纪这么大了身子也不好。”

“谢皇上!”刘一璟心里是十五个调桶打水,七上八下。他实在不知道天启皇帝是怎么想的,他也不想请辞,不过这是一种政治上的方式,自己已经出招了,那就要看天启皇帝怎么接招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脸上略带着嘲讽说道:“外面对朕的风评不怎么好,朕知道。自从朕登基以来,很多人便说朕不守规矩,如果不是提前扫除一些人,恐怕此时耳根子也不会如此清静。”

“皇上励精图治,这都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励志还是边功,皇上都是中心之主!”刘一璟连忙说道,这个时候不能有丝毫的迟疑,也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似乎没有听到刘一璟的话,天启皇帝沉声道:“孙承宗是朕的老师,内阁的首辅大学士,手里还掌着兵权。很多人朕给孙承宗的权力太大了,恐怕将来会有陈桥之祸,不知道刘爱卿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