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页

等到人出去,魏国公缓缓地坐回的椅子上,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沐天波,道:“这些人真是阴魂不散,这是想把本国公推到皇上的对立面去!”

“国公爷,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魏国公世镇南京,对大明忠心耿耿,对皇上也是忠心耿耿。想要离间魏国公府和皇上的关系,这件事情可没有这么简单。小侄看来这不过是想让人知道魏国公府无法无天,为非作歹!如果三公子的事情和这件事情被宣扬出去,魏国公府的名誉便扫地了。如果有人在皇上那里弹劾国公爷,趁机攻击国公爷主持军制改革的事情,那才真的麻烦了!”沐天波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这些人实在是太狠了,一招接着一招!

“他们这是一石二鸟,如果能把本国公拉过去最好,拉不过去也要搞臭本国公,最好能够把本国公弄倒!”魏国公脸上带着几分狰狞,愤怒的道。

缓缓的摇了摇头,沐天波沉声说道:“扳倒国公爷那是不可能的,他们也不会这么做。他们只是想拿掉国公爷的兵权,或者退而求其次,让皇上换人主持这次的军制改革。小侄相信他们肯定有办法左右皇上选择新的人选,这或许就是他们的目的。”

叹了口气,魏国公沉声说道:“这些人真是阴险歹毒,实在是太过卑鄙了!”

“国公爷,现在不是感叹这件事情的时候,为今之计一定要上奏着。把两件事情都写上,一来彰显国公爷大公无私,为人坦荡。二来能给皇上提个醒,不要让这些人的阴谋得逞!”沐天波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显然这是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两份奏折

月亮挂在的半空中,银色的光辉洒满了整个自己城,让这座巨大的宫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忙碌的一天的宫女和太监,在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难得安歇。每个人都准备睡去了,不过暖阁的里的太监和宫女全都噤若寒蝉,因为天启皇帝正在发脾气。

天启皇帝坐在龙书案的后面,借着灯光翻动着手中的奏折,目光中闪动着幽暗的光茫。扬州和滦州的地震虽然严重,可是也不至于影响到天启皇帝。朝廷对震灾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有得力的官员主持,那也就没有了什么大的问题,这些天启皇帝都很放心。唯一困难的就是钱粮,现在的朝廷已经不是当初了,天启皇帝还不至于为这些银子发脾气。

见天启皇帝又拿起一本奏折,王承恩连忙走了上去,颇为担忧的道:“皇上,现在夜深了,春寒露重,皇上还是早些休息吧!皇上的龙体要紧,国事可以朝议上在解决,皇上养着那些大臣们,也不能让他们不干活啊!”

将手里的奏折猛地扔了出去,天启皇帝大声的呵斥道:“这就是朕的臣子,平日里齐家治国平天下,满嘴的仁义道德,仿佛都是不是人间烟火的圣人。为了大明朝似乎能奉献一切,忠心的不能在忠心了,可是你看看,这些人都在干什么!”

“皇上,大臣们什么样的都有,皇上不必为此有心。自古人心就是难测,大明朝还是忠臣多,皇上不必国语忧心!”一边的王承恩连忙劝解道,在他看来这些大臣也实在是有些不知进退了,确实需要好好的收拾一下了。

叹了口气,天启皇帝看了四下的宫女,开口说道:“让这些人都下去休息吧!天色这么晚了,不要在这里陪着朕了,这些大臣也没什么新意,翻来覆去就是上天示警,朕为政不仁。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青史会对朕有评价,朕会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明,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

让所有人都出去了,王承恩将天启皇帝扔掉的奏折一本一本的捡了回来,有些为难的道:“皇上,奴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每次这么说都是要说出来,这里就你和朕两个人,就当闲聊了!”天启皇帝将身子靠在龙椅上,双脚搭在一边的扶手上,摆了一个舒服的姿势,道。

“皇上,其实这些人就是朋党,做这些事情的理由也很好理解,千里当官只为财,这句话奴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贫苦家的孩子读书是希望光耀门楣,改变自己贫苦的家庭,那么当官之后难免不贪。那些家里有钱的官员,虽然不缺钱,可是总要维护自己家里人的利益。整个大明朝,正经做生意的人有多少?这些人自然需要权势维护,除了官商勾结,自己家的官当然更靠得住。”作为天启皇帝最宠信的太监,王承恩有着远超一般人的智慧,说出来的话往往也都是直至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