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页

这原本是朝鲜内部的一次政权夺利事件,看起来与明朝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可是这里面却有着很大的牵扯。因为需要维护正统,大明对光海君继承王位并不没有采取支持的态度,这也导致了光海君对大明朝的不满。

不过因为后金崛起,大明朝没有心思搭理朝鲜,因为这个时间,大明和后金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就是有名的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之战,明军打败,与后金攻守异位,在辽东的威势被大大的削弱了。

在即位问题上,光海君于明朝心有不满,因此主张在尽量不得罪明朝的情况下开展灵活外交。在光海君坚持下,朝鲜致书后金,称自己臣服明朝是“大义所在,固不得不然”,而与后金的“邻好之情,亦岂无之?”,希望双方“各守封疆,相修旧好”。朝鲜与后金的往来引起了明朝的警惕,大臣徐光启奏称:“鲜、奴之交已合”,建议派官员“监护其国”。光海君闻讯又惊又怕,连忙遣使至北京“辩诬”。

实际上光海君自即位起,励精图治,对内实行改革,为稳定民生而努力,迫于国力对外则双向外交,争取实际利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颁布大同法,免除没有土地的人民向国家交纳粮食,从此只有地主才必须向政府缴纳粮食,因此,大同法是一项救济贫民的革新法案。

在天启皇帝看来,光海君是一个有作为的国主,想要在后金和大明之间争取最大的利益。同时尽可能的强大自身,摆脱大明对朝鲜的控制。可是他的运气不太好,朝鲜是在是学习大明学习的太像了,连党争都照办不误。

朝鲜的西人党乃是大明的死忠,他们是不会允许一个破坏礼法、损害自己利益的国主存在的。于是便有了这场政变,朝鲜重新回到了西人党的手里。他们很快便与后金绝交,彻底的回到了大明朝帝国主义大家庭的怀抱。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是一定要给朝鲜一个教训的,于是便有了这次的战事。一方面摆脱大明的泰山压顶之势,另一方也希望从新获得朝鲜的支持。

第六百二十一章 计定出兵

沈阳城内,朱燮元正在看着地图,在他的身后则是辽东的主要将领。当然还有辽东的监军太监,此时辽东的监军太监已经不是陈洪了,而是换成了权林。一个刚刚从内书堂毕业的年轻太监,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的太监。

内书堂是大明一个非比寻常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培养太监读书的,只要从这里毕业,大部分都能加入司礼监,成为大明朝最有权势的太监。

不过这位权公公很少说话,对军政大事也不插手,只是在这里看着!朱燮元也没有搭理他,目光直直的盯着地图,眉头皱的紧紧的。

另外一个比较吸引人的便是朝鲜的使臣,这个人叫作朴正熙,是朝鲜西人党以为得力干将。在仁祖反正中,朴正熙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朱燮元此时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朝鲜是一定要救的,现在是西人党执政,对大明朝非常的有利。绝对不容有失,这是大明一个非常有力的藩属国。不过怎么救,这就成了朱燮元一定要考虑的问题。

“朱大人,你要尽快的拿主意啊!现在已经到了七月了,正是最好的天气,最有利于大军作战。如果拖到冬天,恐怕就晚了。朝鲜正在建奴的蹂躏之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天朝人马的降临啊!”朴正熙有些着急了,现在是时间拖得与久,朝鲜遭受的损失就越大。

看了一眼朴正熙,朱燮元笑着说道:“这个自然,本帅正在思考进兵路途!”说着将目光转向一边的诸位将领,笑着说道:“诸位将军,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此时的朱燮元刚刚来到辽东,与这里的将领并不是十分的熟悉,说话的态度也客气一些。辽东将领也多是桀骜不驯之人,想要折服他们,那就需要时间和很合适的时机。朱燮元心里十分的清楚,一场胜仗,足以改变树立起自己的威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