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张绣听得华佗前半句,已经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便答道:“华先生勿忧,绣会派人将此事告诉张仲景张先生,将他邀来与华先生共参此事。”

华佗点头道:“仲景先生老朽亦与他神交已久,若是他肯来,老朽正好与他共参医术。”

张绣听完,笑道:“如此,绣就先代后世子孙以及百姓多谢华先生了。”嘴上如此说,心中却是感叹道:“当日去搬出这批书籍果然没有做错。这时代只要与书籍要打交道的人,这一批藏书就是大杀器,谁也挡不住它的诱惑。到时只要张仲景一到,汉末两大神医就在我鼓掌之中。凭借这批藏书,还可以吸引文人来投,又有培养人才的基础,当日种的因,回报的果开始逐渐来了。”

之后张绣又与华佗以及黄忠闲聊,直到赵云来寻之后,几人才止住了话题。将黄叙扶上马车,黄忠则是收拾一些细软以及重要物品,然后几人一同回到小县。

为表歉意,张绣整夜都陪着陈瑶,连带着之后回宛城的路上亦没有骑马,而是在车上陪着二女。

经过数日的奔波,大队人马终于到达宛城。张绣先让胡车儿带着钟繇等人的家眷去预先准备好的宅院,另外派周仓去指挥民夫们将藏书搬到一大宅子里。由于以前宛城的世家大族全部都不在了,空余了不少大宅子,都被张绣名正言顺地占据了,故此钟繇等人的住所以及存放藏书都不用另外再建一房子。

安排好这些之后,张绣就将众人全部引到议事厅中。只见张绣当先坐在主位上,右面所坐乃是文臣,当先一人乃是蔡邕,后面跟着的是贾诩、钟繇、杜畿、张既。左面则是武将,当先一人是华雄,后面跟着的是徐晃、赵云、胡轸、黄忠、裴元绍。

却是回宛城的途中,张绣与童渊、赵云详谈了一番,请赵云为自己效力,由于有童渊的力劝,张绣终于说服赵云认自己为主。后来张绣单独与童渊谈过之后才知道,其实童渊让赵云来长安,除了学剑之外更是希望赵云投到张绣麾下。其中原因是由于张绣名声不算差,数次有救民之举,无论童渊还是赵云虽然反感董卓,但对张绣却是另眼相看。其二赵云可谓出身贫寒,若投关东诸侯,定然不会受到重用,而投张绣则有同门的香火之情在,赵云亦会受到重用,故此童渊见到张绣自立之势明显,才力劝赵云投效张绣。

而方才列座次的时候,胡轸见得赵云亦出席,便知道其已经认张绣为主。武人最重强者,鉴于自己武艺不如赵云,于是便将原本自己的位置让与赵云。本来徐晃亦想相让,不过赵云却以新投之人未立寸功为由谢绝了。

如此下来,张绣麾下人数虽少,但均是精英。且不说顶尖大将赵云、黄忠,华雄与徐晃随便一个放出去又岂是简单,虽然华雄尚未表态尊张绣为主,但张绣看得出他只是顾虑董卓的知遇之恩,以张绣看来,只要董卓一死,华雄正式认自己为主可谓水到渠成。再之后的裴元绍和胡轸亦是在历史上留名之人,当个副将绰绰有余。

文臣这边有自己的岳父大儒蔡邕,毒士贾诩,还有钟繇、杜畿、张既三个处理内政民生的好手在,令到文臣紧缺的张绣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只听见张绣当先说道:“各位,两郡的情况在路上之时绣已经说得清楚了,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张绣这里问的乃是文臣,蔡邕和贾诩与治政上自然不如钟繇三人,而三人之中则以钟繇为首,只听见钟繇答道:“主公所言之策的确能暂解危机。不过主公麾下有大军六万余人,而且均是骑兵,如今虽有朝廷提供给养,但若是朝廷有一日不再提供给养,恐怕以两郡之民力,养如此大军甚是困难。”

张绣听得,问道:“那元常以为如何?”

钟繇默算了一下,说道:“若仅是步卒,养六万大军自然无妨,但主公所部乃是骑兵,须知战马所耗粮草乃是人的数倍。虽说是六万大军,但有如供养二十万步卒有余。而两郡仅有民一百余万口,去除老弱,如此等若五民养一兵。如此比例,恐怕只有先秦才能做到。”

听了钟繇的话,张绣又意识到一个问题,凉州、并州和幽州的边境有天然的草原,可以放养马匹,所以战马的草料问题不会对那里的财政造成太大的负担。但中原不同,这里没有天然的草原,只能靠人为喂养,一匹战马所消耗粮草乃是人的数倍。故此骑兵虽然厉害,但曹操未取得河北之前也仅养数千,东吴以及蜀汉更是稀少。况且中原地理环境复杂,骑兵也不是到处都能施展出威力,加之还有城池,这样的情况下用步兵比用骑兵更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