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页

第三百九十四章 袁曹将战,张绣定谋

建安六年(公元199年)初,自董卓乱政起纵横天下十载,有战神之称的吕布在虎牢关前大会天下群豪,最终不敌枪王张绣,陨落!

旧的战神陨落,新的战神诞生的同时,大汉的诸侯们也悄然有了不少变化。

自董卓入洛阳乱政,十八路诸侯讨懂到如今,已经整整十年了。这十年是大汉最为混乱的时期,大汉的州、郡甚至一个城都割据有诸侯。经过十年混战,小的诸侯基本被大的诸侯所吞并,现在大汉土地上每一个诸侯,基本都能拥有一州之地。

吕布的陨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建安六年统领中原的曹操和统领河北的袁绍都在抓紧时间消灭各自的对手。全天下已经有预感,北方正在酝酿着一场大战,袁绍和曹操都在作最后的准备。

建安六年,在这一年的转变是无比巨大的。

这一年夏,北方之雄袁绍攻破易京,公孙瓒在易京自焚而亡,幽州终于落入袁绍掌控之中。督幽并冀青四州之地的袁绍,实力一举超越关中的张绣,成为大汉诸侯中的最强者。

北方袁绍消灭公孙瓒的同时,中原的曹操也将徐州牢牢掌控在手中,并招降了原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的臧霸以及泰山四寇,由此曹操在东面泰山掌有一军,用之以抵敌青州袁谭的进攻。

自曹操将天子迁至许昌之后,就将原北海相孔融征至许昌任少府,青州从此就成了袁绍和公孙瓒相斗的另外一片战场。不过自公孙瓒在幽州接连兵败之后,青州亦渐渐落入袁绍手中。曹操未招降臧霸以及泰山四寇之时对东线的防守甚是在意,而随着臧霸等人的归降,有泰山山脉作为守御的屏障,曹操则不再需要担心东线之事。

由于张绣的意外到来,将历史改变了许多,现在曹操的形势比之历史上与袁绍一战前形势更为不如。首先是司隶、关中一带成了张绣的势力,张绣现在虽说还是与曹操亲善,但张绣西面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其麾下又收容了吕布旧部,究竟会相助哪方还是各不相帮还未可知。

除了张绣之外,江东孙坚也是一个大患,历史上孙策就曾经想趁北方袁绍和曹操大战之时进攻中原,可惜出征之前死于宵小手上。不过如今由于张绣的到来,将江东的形势扭转了,受伤过后未死的孙坚变得更加稳重,出入皆有大将祖茂和周泰二人作为护卫,被宵小偷袭的可能性极低。

这么一来,孙坚趁北方大战进攻中原未尝不可能,这才是曹操最担心的方面。于是在消灭了吕布之后,曹操立即将刘备三兄弟派往徐州,让其出征讨伐淮南袁术,自己则在许昌准备大战。

同时袁术听得袁绍在北方势大,淮南的手下大将又屡败,便决定将帝号让与袁绍,自己携玉玺去青州投靠袁谭。怎知道路经徐州时又为刘备所阻,最后回到寿春咳血而亡。袁术身故,刘备三兄弟还未出征就立下大功,本来是可喜可贺之事。不过就在此时,衣带诏事件暴露,刘备权衡之下,决定袭杀徐州刺史车胃,自领徐州牧。并以天子衣带诏指曹操为汉贼,在徐州举兵反抗曹操,并北联袁绍。

曹操一时之间大怒,亲自领兵讨伐徐州,并以雷霆之势将刘备消灭,大军又顺势将淮南取下,曹操留曹仁驻防寿春,以监视孙坚动向,同时又传书荆州的蔡瑁,让其劝刘表出兵与孙坚纠缠,不让他北进。

直至建安六年底,袁曹两家的部署基本完成,再无后顾之忧。不过现在两家都没有轻动,袁绍是因为其性格所致,出兵缓慢,曹操则是担心关中张绣,故此派出使者,去长安见张绣,商谈事宜。

张绣这边,自从回到长安之后,张绣将吕布和刁秀儿暂时安葬在长安,并遵照吕布遗愿,让马超和吕铃绮定下婚盟这些琐事都处理好之后,就一直都关注中原和河北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