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页

张绣听得,大笑道:“朵思洞主只知道这些而不知整条商路。从益州出凉州到西域看似易行,然而进了西域过了楼兰国之后,再往西都是极为荒凉之地。那里极为干燥,极度缺水,而且容易迷失方向。进了此地要走极远的路途到达波斯之后情况才会好转。相反走南中这边,虽然多山,然而过了山路之后,往南可走陆路前往天竺,也可换船前往。加上南中之地河流极多,商人完全可利用水路来运送,或者将栈道设在河滩旁边,如此一来岂不是一样便利?加上南中之地就算到了冬季也甚是和暖,可以不作歇息,相反凉州西域到了冬天就会大雪封路。故此南中商路价值很高,诸位洞主同时也可开发南中,种植粮食,如此多管齐下,诸位的族人生活自然会变好。”

不得不说,张绣这一番话已经将南中发展的美好前景都描绘了出来。一众洞主听得都点头称是,连朵思大王也挑不出什么问题来。当然张绣所言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正如朵思大王所言,南中多山难行,虽然河流不少,但由于很大部分属于上游地区,布满山石,要行船是不可能。故此上游的道路都只能靠在河道两旁比较平缓的地方修建栈道。

南中的地方还有河道两旁可以利用,最麻烦的一段乃是从成都到南中,这段道路才是最难行的。因此要开辟南中商路,必须要先将从成都到南中的栈道修建好,这里的投入自不会少。

不过这条栈道张绣决定无论多困难都要建下来,南中这地方对控制南面整个中南半岛都极为重要。这条道路使得成都连接了南中,再通过南中控制中南半岛,还有东面的交州加以钳制。而将中南半岛夺下来之后,张绣还准备将吕宋岛也夺下来。如此一来除了大大加强整个汉民族未来千年的发展潜力之外,南部的海防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就算日后西方发展起来了,拥有了中南半岛以及吕宋岛的汉民族,只要扼守此咽喉,西方势力要进入南中国可谓极难。

故此整个南中在张绣的战略版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张绣是无论如何都要这里的蛮族心服口服。如今看着场中众多洞主的样子,效果看起来是不错。

最后又商量了一些细节之后,一众洞主才散去。而早在张绣南征之前,就已经吩咐黄权要准备大量官吏,而这些官吏分成三批,在张绣走后亦分批出发。李恢那边已经指挥第一批官吏在金环三结他们那边建立互市等。而第二批官吏和第三批官吏此时也先后到达,张绣便留费祎、贾穆二人在三江城,并以三江城为中心开始建设南中。

这三江城其实就是后世云南的昆明附近了,只不过后世的昆明建城在滇池北面,而现在的三江城则建城在滇池的南面罢了。

除了三江城之外,张绣还在西面洱海附近建城,地方也就是后世的大理城了。而对更西南面永昌郡的治所不韦城也加大建设,以为对西北面高山极多的地区进行控制。

三江城会议之后,张绣再次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黄忠统领两万精锐东进,攻交州郁林郡和苍梧郡,张绣叮嘱黄忠,如若时间和天气允许最好将南阳郡也一并夺下来。因为此时已经踏入秋季,而且一路多山,张绣估摸不准黄忠能不能在冬天到达之前攻破南海郡。

不过就算攻不破也没有所谓,交州刺史士變手上的部队根本不多。历史上东吴凭五千精锐就能逼使士變投降。不过张绣打下交州不是任由士變继续控制,而是要亲自掌控。不过有黄忠统领两万精锐,打下一个穷困且守军不多的交州那是易如反掌。

而由于黄忠大军的东进以及张任大军的南下,张绣便决定将粮草运到南中东面的且兰城(今贵阳以东)。同时借着此战之利,让董允和李涵一同将且兰城建设成南中东部的大城,以此控制南中的东部。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以三江城为中心,再通过东部且兰和西部的大理掌控南中。

而黄忠分兵进攻交州,张绣则是率五万新兵南下。此时孟获已经说动了乌戈国国主兀突骨率领三万藤甲兵北上。

两军却是在桃花渡口两岸相遇,张绣在北岸望见对面的蛮兵。果然见到这些蛮兵人人皆披藤甲,约有三万之数。张绣知道这藤甲可载人渡水而过,于是便命大军退后三十里才下寨。同时由于桃花渡的水有毒不能饮,张绣便命人掘地取水。

第二日一早,三万藤甲兵便渡河杀来,而刚杀到张绣军大营之前,便见到张绣军在营前布下整齐的阵型。

张绣骑在紫露之上,手持虎头金枪,威风凛凛。望着对面蛮兵,大喝道:“孟获鼠辈,可敢出来与本将一战?”

对面军中孟获知道张绣武艺了得,哪里敢出战。听得张绣叫阵,只是不出。孟获不出却是惹怒了一人,张绣这边众军只见到对面阵中一声不似人叫的咆哮,而后就见到一名身长十二尺的巨汉大踏步出阵,而后望着张绣这边就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