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开,你觉得刚才大家所提的建议怎么样?”

“这个,臣认为,大军刚刚回来,辎重、器械都还准备不足,暂时还不宜贸然与富贵军决战。”

“达开所说当然也是实情,不过我们这里只是在订计划,也没有哪个人说明天就要渡江去开打,只要把计划订好了,这些准备工作自然要一条一条地做好。说说你的意见吧。”

“臣认为,目前虽然还不冷,但是毕竟已经入冬了,而富贵小妖的手下的棉衣可以说无人能比,再加上他们还有掩体工事的保护,在这个季节与他们作战对我们不利。”

“照你这么说,难道我们就放着这么多人,大家眼看着富贵小妖再将那边耀武扬威不成?”杨秀清对石达开的态度十分不满,手里有十万人竟然还如此怯战,这让他实在有些不可容忍。

“臣并不是说要放纵富贵小妖,而是说时机还不到,目前围困我天京的有三只清妖,其中以富贵小妖最强,江北大营最弱,而现在富贵小妖花了大本钱构筑阵地,看来今年冬天他是想死守了,我们不如趁此机会去对付江南江北大营,若是他出来,那他就不再有地利之便,而且一动起来总会有些破绽。若是他不动,那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去其羽翼,等到明年开春雨水渐多之时再收拾他,而且他坐视友军覆灭,妖廷那边恐怕也说不过去。”

“这倒是个好办法,你们看呢?”

几员武将对于这个建议都表示赞成,不过文官里面还是发出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无非是天国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类的话,认为如此一来便宜了富贵小妖,听的石达开直翻白眼,“要不然这样,我们先集中力量以雷霆万钧之势击垮江南大营,然后我们围困江北大营,这样肯定能把富贵小妖从他那个王八窝里调出来,收拾起来也就容易了很多。”

这一回大家的意见基本上一致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头准备,虽然会议上大家都对这个计划的前景充满信心,不过这样一场大规模的作战其前期准备可也非同小可,而且真的要打破这两处经营多年的营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江南大营的向荣,那可算得上太平军的老对手了,也只有他敢把营盘扎的离天京这么近。

李富贵并不知道太平天国的用兵方略,但是他也相信,太平军不会来和他硬拼,实际上他自己也想不出面对这样的工事应该如何进攻,他已经开始考虑这种方法如果用来对付列强的军队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当然如果对面出现的是英法联军那么防御的方法肯定必须有很大的变动,李富贵打算利用村庄构筑一片极其复杂的地形,在这片地形中遍布铁丝网、壕沟、地道、壁垒,总之一句话,就是把阵地弄得双方都无法发挥枪炮的作用,在这里冷枪代替了排枪,匕首代替了炮弹,一些都是越乱越好。这种阵地如果规模较小那么可以用来当作一个据点,如果规模相当大的话,那就完全可以用来与英法联军周旋,毕竟那些家伙不过只有几千人,这样的阵地只要达到一平方公里他们就无法完全控制,那时人数上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李富贵打算在后方找个地方建这么一块阵地以富贵军模拟英法联军的进攻,而守军多以冷兵器装备,这样既可以演习锻炼队伍又可以得到一些很宝贵的数据。李富贵之所以希望找到一条冷兵器对抗热兵器的办法主要是因为他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有着很矛盾的心态,首先他绝不能接受北京城破、圆明园被烧的结局,而且根据他的估算到时候如果自己能调动四五万人的话,把那几千英法联军歼灭也不是不可能的(关于英法联军的人数李富贵记错了),可是李富贵知道这样做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对外关系受到损害李富贵倒不是无法忍受,毕竟成为大国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击败一个现有的大国,也就是说这场战争虽然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但是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真正让李富贵感到头疼的还是国内,李富贵奇怪的发现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虽然排外,但是他们并不爱国,这种现象让他大感迷惑,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大部分根本就没有国家的概念,也就是说自己就算外战打得再好也不会得到民族英雄的称号,如果自己这套现代作派不变的话,那些家伙可能会把这场战争看作是大鬼子和二鬼子窝里反,要真是这样拿自己拼死拼活的岂不是太冤枉。

第一百六十四章

“打仗是皇帝的事,”李富贵说这句话的时候带着嘲讽的口吻,一想到皇帝李富贵又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中国的统治阶级或许真的需要一场惨败来把他们打醒,虽然指望一场战争就让他们醒过来也不现实,从历史来看事实上最后直到被打死他们都没有完全醒过来。可是经历一场惨败之后的统治阶级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对外面毫无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对这些家伙的触动显然不够,实际上大多数北京的那些士大夫已经忘记了那一场十几年前的战争,对他们来说那场战争已经被视作一场小小的风波,李富贵甚至听到有人把那场战争与前朝的倭寇做过一番比较来证明它的平常。“如果我真的大获全胜,他们恐怕就更嚣张了,不用说肯定又要把洋人划归到禽兽那一范畴中去,而且说不定还要拿我当年更尧看,哼哼。如果能让清军来抵挡英法联军,大家恶狠狠的打上几个月,让双方互相有个深入地了解,我则居中调解,那就完美了。”李富贵对于这样完美的结局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是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毕竟对他来说时间已经很紧迫了,按照当年背下的历史好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个什么“亚罗号事件”和一个教案,年代李富贵记不清了,也不知道究竟发生过了没有。“由他去吧,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

一八五五年的圣诞节过得挺热闹,虽然冈萨雷斯不在军营,不过剩下的那几个牧师还是把一个圣诞节弄得有声有色,那些当兵的在前线闷了几个月,这回好不容易有了个乐子,也就不管是不是基督徒了,都凑起了热闹。李富贵对此倒是无所谓,在他看来这和民族精神、文化背景什么的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我们应当好好学学人家的优点,你每年就搞那么一个晚会,如此呆板当然争不过人家了。不过翁同书就不是这么想了,开始他还能把这些当作是冈萨雷斯的错,可是现在冈萨雷斯走了,军中还有这么重的洋鬼子的味道那就要怪到李富贵这个二鬼子的头上了。

“李大人,难道你真的就看着他们这么胡闹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