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是啊,我看皇上未必真地会要李富贵得命,现在的形势明摆着,离了李富贵这长毛就没有人能制约了。”

“唉,本来我也很看好曾国藩的,可惜啊,那帮湖南人真是让人失望。”

“曾国藩如果加以时日应当应当还是可以支撑一方的,只是现在还缺了点火候。”

“其实皇上的想法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有了那么一点端倪。”

“您是说派和春去夺李富贵的兵权?”

“对,当时皇上或许还没有下定决心,所以并没有给和春很明确的旨意,形势又突然起了变化,这事就没办成。现在我相信皇上是下了决心了。虽然如此但是我相信李富贵将来还是要用,毕竟他那一套二鬼子的做法别人也学不会。”

“我明白了,我这次南去的调子应该定在吴建彰的确私通发匪但是李富贵擅杀大臣也要受责,借机请求皇上罢免他的官职。”

“本来是应该这么办,但是我就怕李富贵不领你得情,到时候不肯配合就会很麻烦。”

“我如此回护于他,他还不领我得情?”

“他不是个二愣子吗?他要是懂这些人情世故他怎么会杀吴建彰呢?我看你最好找一个副手,到时或许能转移一下李富贵的注意。”

两天后钦差大臣端华和他的副手李鸿藻离开了京师,带着全国人民的目光不慌不忙的来到了江苏。

第一百八十一章

端华虽然对这次南行已经有了一个计划,不过他还是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抢先乘快马赶到上海暗中探访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正如载垣所说这件事从头到尾疑团重重,充满了不可解释的因素,所以端华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掉到陷阱里,或者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没有想到到了江苏之后整件事情仍然是疑云重重,首先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李富贵与吴建彰有私仇,车律是端华最信任的一个手下,他到了江苏之后首先找到那些与端华私交不错的官员打听,这其中还有两位与吴建彰颇有交情,据他们讲从未听吴建彰说过自己曾经得罪过李富贵,同样大家也没有在李富贵那里听到吴建彰的坏话,实际上他们两个打的交道并不多。甚至吴家人对此也是莫名其妙,事前吴建彰没有任何反常,中饭还特别多吃了一碗饭,没想到吃完饭还不到半个时辰就被突然闯进来的那些大兵拖出大门给咔嚓了,这些天吴家的人整天到总督衙门、抚台衙门喊冤,不过这两位可没有胆量去碰李富贵,李富贵这段时间在上海抓了十几个大小官员,全部下在监狱里严刑拷问,弄出了一堆供状,这个时候谁敢去惹他。

“他究竟为什么要杀吴建彰,这件事要是不弄明白了这个案子就没法审。”在政治上如果你不摸清对手的动机就贸然行事那最后恐怕就要跟那个吴建彰一样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端华作过各种设想,其中韦昌辉猜测的李吴两家有世仇的设想他也想到过,可是吴家人并不能个这个设想提供什么有力的证据,实际上他们从不记得祖上有哪一位的罪过姓李的。端华经过一夜的冥思苦想忽然想到这样一种可能,李富贵和吴建彰在官场上他们的交集并不多,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和洋人的关系都很好,会不会只这里出了什么问题呢?比如说吴建彰可能得罪了洋人,于是李富贵就杀了他给洋人出气,这个想法有些儿戏,真实情况应该比这个复杂得多,但是这个方向应该是正确的,端华对于自己的这个猜测十分有自信。不过这并不能让他高兴起来,在朝中谁都知道洋人的事情不好弄,最近又在广州大闹,他们如果纠缠进来这件事就更不好办了。

端华会合两江总督杨文定和江苏巡抚王庆云进行三堂会审,没想到李富贵一进来就撞起天屈起来,一口咬定当时情况危急万分若不是他当机立断只怕整个苏南都要落入太平军之手,杨文定那个老狐狸始终坐在上面一言不发,可是王庆云听到这样的指控可就坐不住了,这次不管是李富贵杀的还是抓的算起来都是他的属下,若是这样的谋逆大案坐实了那他还不得吃不了兜着走。偏偏李富贵的那些证据的确有很多漏洞,而王庆云在刑名上还是颇有两下子的,只看他一口一个大清律渐渐的李富贵有些理屈词穷起来,最后干脆把袖子挽起来完全靠音量与肢体语言来进行对抗。端华对于这样混乱的局面有些缺乏心理准备,李富贵的反应这么激烈让他没有想到,毕竟堂上都是两品以上的大员,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眼看着马上就有动武的危险,端华急忙给杨文定使了个眼色两个人下场把李富贵和王庆云分开。“兄弟这次南来适逢了皇上的圣旨,要将此事从头到尾的查个明明白白,王大人与李大人的主张兄弟已经都听明白了,只是兄弟愚钝,这是一时还难以分辨,所以还请两位大人把和此案有关的种种证据都留下来一边兄弟仔细比对,另外”端华咳嗽了两声,“我看李大人恐怕最好暂时留在我这里,等最后案情大白,大人洗刷了身上的嫌疑再回去。”

“我留在总督衙门干什么?前线多少事等着我去办呢?”李富贵大声的嚷起来,端华听的眉头只皱,这给富贵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话都给他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