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第八十三章 得胜回朝

看着魏人杰丧气的离开李富贵的嘴边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并不知道魏人杰心里的小九九,不过这位兵团司令讨好他的意图是那么的明显,就是瞎子也看出来了。对于艳遇李富贵并不排斥,不过他绝不能接受手下的性贿赂,而且以他的身份也不便主动去追女人,所以艳遇的次数也就多不起来。

“这个小子,这次在日本算是干得不错,不过好像野心也膨胀起来了,有意思,有野心好啊,我就喜欢有野心和理智这双重品德的人。”

大清朝在日本取得的辉煌胜利很快就通过电报与船只传播了开来,这一场旷古未有的征服的确让中国人的腰杆子挺了起来,大家终于从万岁爷被洋人打死的悲痛中走了出来,不过大部分人仍然认为这场战争与他们无关,这也难怪,现在的中国到处都是动荡不安,远方的胜利毕竟不能当饭吃。当然两江的大部分人抱持着另外一种观点,他们是最先尝到胜利果实的人,各种各样的商人纷纷开始日本的商务旅行,日本已经成为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普通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则莫过于女人,尤其是那些光棍在听说自己可以花一点点钱就结束这样一种王老五的生活之后立刻兴奋起来。至于市面上的那些从日本掠夺回来的东西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不过毕竟带有一种异国情调,而且价钱往往也不贵,还是有些人愿意弄一两件回去玩一玩的。在这里对外扩张的情绪相当高,他们有把对外战争理解为抢钱、抢东西、抢女人的趋势。

对于中国的这场胜利周边的属国也都很快的作出了反应,朝鲜的德完君李昇、越南的阮福氏都上表祝贺,至于琉球就更不在话下了,现在的琉球与其说是满清的属国还不如说是李富贵的属国。而北京这个时候也为这一次正义的爱国战争定了调子,在此之前对于征伐日本的说法很多,而两宫皇太后与恭亲王也一直没有明确的表态,所以大家虽然也在各抒己见,但始终就不敢不话说得太满。现在四夷来朝为朝廷大大的挣了面子,自然正面的意见占据了主流,当奕欣终于把话说死之后立刻对这次战争的溢美之词蜂拥而至,除了夸奖李富贵之外慈禧和奕欣也理所当然的因为指挥有方而被阿谀奉承所包围,中兴之主的帽子也被抬了出来。

对此奕欣到是十分冷静,在他看来与俄国人合作建立新军已经刻不容缓,既然禁军实在是动不了就选拔蒙古骑兵来承担这个任务,对于那些蒙古王爷奕欣还是很信任的。而慈禧的态度就让奕欣有些不解了,在李富贵用兵日本之前慈禧十分清楚这次征讨是代表着对朝廷的蔑视,可是等打了胜仗慈禧对这件事就绝口不提了,而且还跟奕欣商量要怎么封赏李富贵。

“六爷,这李富贵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你说说该赏他些什么好?”

“国家如此形势他还擅自兴兵,虽说侥幸打了胜仗,但是长毛却借此机会在湖南、湖北、广东一带兴风作浪,不罚他就是好的了,还怎么能赏他。”奕欣实在不能再看着李富贵就这样一场胜利接着一场胜利的走下去了。

“话不能这么说,你看看朝堂上的士气有多旺,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要论打仗我们的见识与李富贵比起来那可是差得太远了,他既然觉得应该打自然有他的道理,现在不是也证明了出兵的正确了吗,从出兵到收兵总共也就一个多月,了不起啊,那句话叫什么来着?‘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自古罕见啊,至于长毛那些跳梁小丑等李富贵一回来他们自然就老实了,我觉得这次回来李富贵也该收拾南京了,现在给他些封赏也能激励他一下。”

看到慈禧似乎完全认同了李富贵奕欣是忧心如焚,可是他也不敢公然说李富贵造反的话,想了一会只好更婉转的劝说,“要是封赏的话也只能加他的爵位了,现在李富贵已经是总督,他又不喜欢入军机,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官让他升。”

“封爵啊?恐怕要封侯了吧?”

奕欣有些不愿意,他倒不是不舍得这么个爵位,而是害怕现在把李富贵封得太高以后就没有这些虚衔来糊弄他了,不过转念一想李富贵灭掉太平天国的时候就要封王,看起来这一天已经不远了,现在封他个侯也没有什么问题,“太后圣明,李富贵当不得‘文’字,不如就封他做武定侯,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就这么办吧,另外我想他这个两江总督当然是没法再升,不过这万国通商大臣还是可以升一下的。”

“不知太后说的是怎么一个升法?”奕欣有些不明白,万国通商大臣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官职,他实在不知道这个官要怎么升。

慈禧指了指桌上朝贺的表章,“不如让他作万国总理大臣,打服了的日本,还有朝鲜、安南这些属国也都交给他去管,本来这些国家除了例行的朝贺也没有什么可管的,不过听起来却很威风,我想李富贵肯定喜欢。”

奕欣立刻看出这样做的利弊,如果是别人做这个位子那当然是一点实权都不会有,就像慈禧说的也就是管管使节来往什么的,可是如果是李富贵那就不一样了。不过这里面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把李富贵的注意力从国内吸引到国外,但是这同时给了李富贵借助外战壮大自己的机会。奕欣实在不明白慈禧为什么这次如此帮着李富贵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