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韦昌辉监视到了一些武汉与北京之间的异动,不过他并没有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虽然向李富贵提过一次不过认为那只是单纯的跑官,李富贵基本上同意了这样的观点也就没有予以太多的重视,直到慈禧突然下诏把新疆、湖北的人事安排一古脑的给敲定下来李富贵才觉得这事有些蹊跷。

李富贵并不知道这位王珍是何许人也,这段时间到他这里投书求官的实在太多,李富贵对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他还是信左宗棠能够安排好这个接班人的,但是慈禧这次会不和他们打招呼就直接把这件事定下来,而且还违反了以前的规矩,这让李富贵觉得她的手有些伸的太长了。

左宗棠这回不在兰州倒是曾国荃恰好回来公干李富贵立刻向他征求了意见,曾国荃对王珍的看法很不好,这个人曾经多次和曾国藩为难,这让李富贵有些怀疑他提供的信息是否客观,最后他还是决定尊重左宗棠的意见,这让曾国荃感到很是郁闷,因为他知道王珍和左宗棠的关系不错,若是这个问题放到左宗棠那里多半不会被否决,一想到这个小人居然青云直上而曾家现在在湖广的影响却日益减小就让曾国荃浑身不自在。

“王爷,这事您可要拿出为上者的威严出来,湖北现在是属于您的势力范围,如果巡抚任由太后随意指定对您的威信会有很大的伤害,季高这个人对朝廷还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可能是他脑子里的愚忠在作祟,这件事情王爷一定不能由着他来,您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就拿我来说吧,王爷如果现在说要我死我绝不会皱一皱眉头,虽然王爷目前打着晚称王的主意,可是君臣的名分也该分一分了,这一省大员的位子也由下面来决定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了吗?”和他哥哥不一样曾国荃对于李富贵称帝很是热衷,他的思维比较简单,那就是现在自己的命运已经依托在李富贵身上,李富贵的前途就是他的前途,至于对清廷的忠诚他本来就不多,这几年更是全部丢到了脑后。

“我为官经商这么多年发现了一个规律,”李富贵忽然把话题茬开,“在民间谁给你工钱你就应该听谁的,官场上就是谁给你官作你就应当听命于他,是不是这样?”

曾国荃愣了一下,他不知道李富贵突然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要是我哥就不会同意王爷的看法,不过我觉得这个世界的确就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湖北巡抚不是由我任命的,我也没有权力对他进行升降,那他是不是就可以不把我放在眼里?”

“那是当然的,就算将来您荣登大宝,要是您不能对一个人进行任免升降他还是不会把您太当回事,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叫天高皇帝远嘛。”说这话的时候曾国荃偷眼看了一眼李富贵,回答这个问题有些风险,因为他的这个回答可能会让李富贵觉的他不忠心,可是相反的回答又可能会激怒李富贵,因为李富贵正处在一个将要取代原有统治者的状态,看到李富贵神色如常曾国荃的心稍稍放下。

“这就是专制的关键了,我不打算延续这种制度,所以这一次湖北巡抚的决定权归左宗棠。”

曾国荃对于专制、民主这样一些新名词略有耳闻,不过他不是很明白这些东西和王珍接左宗棠的班有什么因果关系,“朝廷这次突然改变惯例非要任命王珍作湖北巡抚那就证明这个王珍和朝廷的关系不一般,若是让朝廷重新掌握湖北,对我们非常不利。”曾国荃不打算在自己不明白的领域多做纠缠,于是他换了一个角度。

“有这个可能,不过王珍真的会不顾及力量的差异向我挑战吗?”

“他会的,那个人脑子不清醒。”

“要是那样可能就要开一个恶例了,不过这个事情总是要做的,想要兵不血刃就统一中国实在有些不太现实,”李富贵对自己说道,“如果出兵湖北相信战争的规模能够被控制的很好,还有四川的那个王庆云。”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中亚的混乱

在一八七一年开春之前湖北、新疆的事情算是全部敲定,左宗棠给李富贵写了一封信向他介绍了王珍,替这个家伙说了不少好话,李富贵看着信苦笑着摇了摇头,“要论识人还是曾国藩强一些啊,听说他退居二线之后也办起了书院,还是走中间道路,很收了几个不错的学生。”

这个时候王珍的底细已经被查出一点端倪了,本来他混在众人中间情报部门把他忽视了,现在一下子把头伸出来成了焦点人物那就很难再蒙混过关了,尤其是他和北京联系很多时候还必须通过电报,虽然在词句上用了隐语但是如果真的想要破译也不是非常困难。因为事先疏忽了这个人韦昌辉还特意向李富贵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