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页

李璹的见解在李富贵看来很有道理,虽然他并没有让子孙继承皇位的意思,不过儿子能有这样的见识他还是很高兴的。

“游学的确很重要,彼得大帝就曾经匿名到西欧游历,亲眼所见的内容远比耳朵听来的和纸上看来的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我就是怕耽误他的学业,他这个年龄正是学习的好时光。”赵婉儿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李富贵点了点头,“按说高中毕业已经可以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其实大学里面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的环境和氛围,如果能够先在社会上闯荡一番再去上大学应当更有好处,我就曾经打算要求所有的大学只招收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生,后来嘛因为大学生实在紧缺,经不起这样的断代,所以就算了。”李富贵顿了顿,“我倒是担心李璹在家里说的好好的,真的出去以后受到外界各种理念的冲击陷入迷途。”

“不会的,璹儿有多乖你又不是不知道,再者说他又不是单身一人上路,我打算请一位学者作他的旅伴,侍卫也不能少于四个。”

李富贵并不相信乖孩子在面对大千世界时有更强的免疫力,他倒是更相信另一句话那就是“老房子着火烧的更快”。不过这话他并没有说出来,因为细致的保护对孩子同样也没什么好处,既然李璹已经成年,这个决定又是他经过认真考虑后做出的李富贵是不会干涉的,“带侍卫也就罢了,男仆、女仆什么的就坚决不能带了,要是一切都像宫里一样那还叫什么历练。”在李富贵的计划里这支队伍的领导是李璹,他可以向其他人下命令,但是因此他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侍卫们不会为皇子的错误擦屁股。

“带一个不碍事吧?”赵婉儿看了一眼李富贵,“好吧好吧,不带就不带,就这么说定了。”

“说定了,你母亲那边你怎么说服呢?”

“就说李璹要出去探探蛮情,将来好跟在你鞍前马后不就行了。”

李富贵捻须点头,“这个说法岳母大人肯定能够接受,不愧是你妈的女儿。”

第一百九十六章 苏丹

一八七六年的中国外事活动颇为频繁,在年初的时候黑旗军大败暹罗王使得整个东南亚震惊,这个时候暹罗、泰国和缅甸对于这一支军队都感到非常的担心,由于他们对缅甸的渗透英国人也无法继续坐视下去,到了这个时候李富贵也就不能再装糊涂了。以前他一直以黑旗军是反清武装为借口与其划清界限,同时对于东南各国的求援请求也一直拖着,实际上他早已经知道这支武装的首领是刘永福,因为这些年世界的变化在李富贵的视野中新出现的历史名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且在见识过曾胡左李、洪杨石韦这样的大人物之后李富贵也早就没有了按照史书去招揽人才的意思。不过在得知大闹东南亚的是刘永福这位晚清名将之后李富贵还是十分高兴的,因为在得知他是刘永福之前李富贵已经对这个人相当的欣赏了,在得知他还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之后李富贵对黑旗军的支持就变得积极起来。

刘永福倒没有让李富贵失望,在实力大增之后他连战连捷,现在控制了暹罗和老挝北部以及缅甸的萨尔温江以东的一小片地区,至于渗透的范围就更广了。如果仅仅是仗打的好也还罢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刘永福还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就让李富贵刮目相看了,在这期间刘永福先后接受了这三个国家的册封,同时利用东南亚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有力的抵消了民族不同给他带来的不便,在他的控制区域内刘永福的统治相当稳固,即便是在游击区多数的老百姓也倾向于黑旗军,这使得他的存在与一般的土匪有本质上的不同。

当然在暗中支援的同时李富贵也派出多路人马与刘永福建立了联系,李富贵现在手底下广西人可不少,像罗大刚他们都可以算是刘永福的前辈了,据罗大刚说他和刘永福当年的领导吴凌云还是一起喝过血酒的兄弟。刘永福的归附没有遇到什么波折,在得到李富贵会终止清朝统治的承诺后刘永福立刻表示愿意归顺二唐。

对于刘永福所提出的条件李富贵很是吃了一惊,不是因为对方狮子大开口,而是因为刘永福开出的条件太低,要知道刘永福现在控制的区域远远大过了内地的一个省,而且他拥有对这片区域的各项权力,按照李富贵的计算对他的回报应当在国内的诸侯之上,可是刘永福表示在归附朝廷之后他希望能够继续担任这片区域的军事长官,至于级别他并不介意,朝廷给这块区域划定什么级别他就担任什么级别。这样的条件等于刘永福把手中的大部分权力交了出来的同时却没有索取一点回报,这个时候李富贵忽然发现他已经找到西南军区未来的接班人了。

刘永福的归顺是在祺祥写第一道退位诏书前不久的事,在此之后他的军事活动就变得更加活跃,暹罗在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也有收复北方领土的想法,结果在七六年初双方一场大战暹罗军被杀的丢盔卸甲,这一战使他们彻底的放弃了使用武力的念头,干脆派出使者长驻南京日夜到各个部委哀求,正好英国人的照会也到了,李富贵就按照计划命令西南军区对刘永福剿抚并用了。刘永福最终接受了朝廷的册封让中南半岛上的各国松了一口气,不过他在谈判中并不肯交出自己的地盘,经过多方交涉刘永福同意在这片区域建立一个军分区,由他出任首长,为了保证这个军分区的完整所以行政上这片区域也不能被分割,必需设立一个行政区统一由朝廷来指派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