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奉敬和信刻采取的策略和当日五小郎君在沙漠中狙击飒珊克多拉的骑兵大有相似之处。信刻率领着一万骑兵在最前面展开狙击,堵住耶律迟显前进的道路,奉敬在最后面咬住曼丹大军的尾巴,而横辉蓝高平等人则是率领着骑兵在两侧头不断的冲锋突袭,让耶律迟显无法顺利的行军。奉敬和信刻在骑兵上的造诣可不同于五小郎君这样的还需要在战场上磨砺的初学者,他们对战场的整体把握和对时机的恰当选择也不是五小郎君能够相提并论的。

信刻的手中虽然只有一万骑兵,但是面对着曼丹七万精锐却是毫不畏惧,在他的指挥之下,一万骑兵分做数重浪的攻击方式,一波紧跟着一波的敲打在曼丹大军的前锋之上。每一轮参与进攻的骑兵大约两千人,先是利用骑兵的高速快速接近曼丹大军,在以箭雨压制对方的攻击,然后等到靠近了之后便是一轮砍杀。当骑兵在将马速调整到极致之后,凭借着自己的惯性,他们手中的马刀突然间爆发的力量不下千斤。这样的力道,根本不是轻甲步兵能够抗衡的,说得夸张一点,他们在冲入敌阵的时候,只需要将马刀横放在马背上,那便能够像割草一样轻松割掉所经地方的曼丹士兵的任何部位。

当然,这是将战马的奔跑状态调整到了最佳之后的事情。许多情况下,即使是血色高原最出色的骑兵,在面对着对方的狙击的时候,都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面对着对方防御森严的步兵长枪阵的时候,许多轻骑兵在刚刚靠近对方阵地的时候,便已经被对方的长枪所刺穿。不过曼丹大军这次并不是防御作战,自然不可能建立完备的防御阵型,而信刻也是将见好就收和得寸进尺发挥的淋漓尽致。等第一波骑兵冲击惯性快要消失了的时候,第二波骑兵已经紧跟着他们的脚步杀进了曼丹阵型,而先的那一支骑兵则是朝着两边一分,奔跑回去准备下一轮的攻击。

而奉敬则是率领着五千骑兵紧紧地咬在曼丹大军的尾巴上。奉敬本来就是河套首屈一指的骑战天才,而且现在又占据了战略上的优势,因此手中虽然只有五千骑兵,不过也足以让耶律迟显头疼的了。奉敬善袭,有些时候你明明看见河套骑兵是准备撤退了,可是奉敬却偏偏率领着小部骑兵趁着曼丹大军的防线出现空挡,突然杀进了步兵之中。而等曼丹大军回过神来的时候,奉敬已经率领着全身是血的河套骑兵逃之夭夭了。而在奉敬的指挥下,横辉等人也将奉敬教授给他们的无赖招数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或是分兵出击采取群狼战术将曼丹大军的防线撞的千疮百孔,或者是突然合兵一处,以小股骑兵吸引曼丹骑兵的注意力,而大队骑兵则是突然杀向没有骑兵保护的正在行军之中的步兵,然后趁着曼丹骑兵包围过来之前,又迅速从缺口冲了出去。而曼丹骑兵担负着保护步兵的重任,又不敢追击太远。若是小股骑兵前去追击,那完全就是送给人家吃点心的。而若是大部队追击,那谁知道河套骑兵是不是在调虎离山。

不过耶律迟显终究是曼丹宿将,虽然变通不足,但临阵经验却是相当丰富。面对河套骑兵的袭扰,耶律迟显自然明白对方的战略意图是什么,不过耶律明雄既然没事,那么晋州大营那边就不是那么急迫了。所以耶律迟显也就放慢了行军速度,将步兵中的长枪手调到前阵,而弓弩手则是尽量分布在大军的两侧。至于最后面,则是自己亲自断后,这样一来,虽然河套骑兵还是占据了战场的主动地位,不过要想像最开始的一样得心应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河套的骑兵将领固然优秀,不过他们的弱点就是麾下骑兵的战斗力不强,而且相互之间的配合也缺少默契。而最大的弱点就是这是一支没有经历过太多战火的骑兵,没有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战士与战士之间缺少同生共死的信任。因此冲锋的时候做不到百战老兵那样的勇者无惧奋勇当先,撤退的时候也做不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战事顺利的时候还能够斗志昂扬,不过若是陷入了僵局或者困境,他们便难免有些畏首畏尾。所以当耶律迟显决定在这里吃掉再不济也要打残这支军队,开始放缓行军速度的时候,河套士兵的伤亡便开始急剧上升,开始与曼丹士兵持平。

只是河套大军有两个天下皆知的强项,那就是他们的战斗意志特别坚定,而且军队的韧性也很强。就像是当年的吉州之战和使得河套名动天下的壶口会战,都充分的展现了河套大军的坚韧意志。即使面对的是塞外第一名帅卡辛巴斯和东北三国的五十多万大军,即使他们整整征战了一天一夜,但是他们的脊梁一直没有弯曲。除非是战死沙场,否则他们绝对不会倒下。而现在的场面和当年的壶口会战比起来,未免太小儿科了一点。虽然这些士兵绝大部分都没有参加过当年的壶口会战,但是沉淀在他们骨子里的骄傲并没有因为战场上的不利而消磨,况且领兵的还是河套五大战将之中的奉敬和信刻。

如此情况下,奉敬和信刻合兵一处,耶律迟显既然已经准备将他们吃掉,那么继续分兵就是自找死路。这支河套骑兵的战斗力比起他们一手带出来的河套精骑,差了不是一个级数。空有一腔热血,却没有与之相符的战斗力和协调能力,那么在战场上只能是送死。如果这是他们原有的部下,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将大军以千骑为作战单位让他们自由发挥。可是现在,如果没有了优秀的将领审时度势的统帅,那么他们将完全不是曼丹大军的对手。

合兵一处虽然使得耶律迟显有了足够的兵力和精力来应对河套骑兵的袭击,不过这也增强了河套大军的突击能力和机动性。而且在奉敬和信刻的率领之下,河套骑兵的伤亡也有所降低。两人虽然很想将这支骑兵早一点锻炼出来,不过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够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场血战就让他们成熟,那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就像是当年的壶口会战,能够幸存下来的河套士兵都成为了后来河套大军之中的精锐。不过那一战给河套留下的伤痛实在是太深了,半数将士战死沙场,迄今为止才将他们的忠骨运回河套。奉敬是希望这三万骑兵成为日后河套征战天下的精锐,但就在他们狙击曼丹骑兵的两个小时里,河套骑兵虽然斩杀曼丹士兵超过八千,而自己已经损失了超过五千人。如果在这么下去,真的要将耶律迟显如同天意所说的那样拖延三个小时,这三万骑兵还能不能剩下一半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纯粹骑兵的机动性毕竟是强于曼丹的步骑混合。而奉敬和信刻也不同于稳重谨慎的耶律迟显,河套五大战将,除了铜墙铁壁的边重行,其余四人都特别具有攻击性。虽然奉敬和信刻比不上流氓成性的独孤,但是比起已经定型了的耶律迟显,确实是犀利了很多。尤其是手握着双刃战斧的信刻,更是神阻杀神佛阻灭佛,加上奉敬的奇诡,即使耶律迟显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河套骑兵也并非是河套精锐,但是一时之间曼丹大军也拿这股骑兵没辙。

其实耶律迟显最大的缺陷乃是对河套骑兵战略目的的误判。在耶律迟显看来,河套大军这次突袭,其目的应该是为豫州路战场减轻压力。毕竟现在清风绝大部分的精锐都已经压在了豫州路战场上。如果豫州路那边出了问题,那清风也就离亡国不远了。昊天是清风皇室的死忠分子,手下也不乏能人异士,自然明白这一战的后果。为了分散卡辛巴斯的注意力,昊天不惜冒大风险突入幽云十六州,给东北三国造成一种河套准备趁机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感觉。不过河套留守的兵力有限,这次能够吃下晋州大营的五万士兵,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以河套现在的兵力,要想扩大战绩,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以曼丹士兵的精锐,河套大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全部吃下,也是很困难的事情。而这一路河套骑兵,很显然就是在拖延时间。

第203章 拦截(三)

耶律迟显的猜测并没有错,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河套大军这次两路夹击,其主要目的居然是要迎回当日战死在晋州城外的十多万将士的尸骨。尽最大可能的杀伤对方固然重要,但是收敛将士骸骨才是重中之重。若非如此,以河套现在在太行路的兵力,加上奉敬和信刻的存在,他们完全有实力对耶律迟显的大军进行伏击。然而机会只有一次,卡辛巴斯是何等人物,如果这次不能够成功完成任务,那么除非是河套大军以优势兵力挺进幽云十六州,否则休想成功。耶律迟显若是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他现在只需要做出不惜一切代价驰援晋州的态势,那么奉敬和信刻就算明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的上前拦截。那样以曼丹士兵的精锐和兵力上的优势,舍弃了自己机动性的河套骑兵必然在劫难逃。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耶律迟显猜中了其一,却没有猜中其二,这也就给了河套骑兵一个机会。

不过当耶律迟显真正定下了心来决定先歼灭这支河套骑兵之后,河套骑兵的处境就变得有些艰难了。耶律迟显用兵属于那种最典型的中规中矩,虽然变通上是有不足,但是在面对着像奉敬这样擅长于奇诡战术的将领的时候,确实有着不小的作用。并以正合以奇胜,耶律迟显毕竟是在沙场上混迹了大半辈子的将领,况且曼丹士兵的素质确实特别优秀。东北三国中,拜京虽然有着卡辛巴斯这等沙场名帅,但是也依然以曼丹为首,主要便是曼丹王朝的雄厚实力。而他们的军方将领的谨慎沉稳,许多时候也让对方无可奈何。而这个时候,奉敬和信刻才真正感受到了压力。

如果他们率领的是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部下,那么就算是正面拼不过耶律迟显,他们也有把握用最小的代价拖住曼丹大军。但是这支骑兵的素质比起河套的百战老兵来,确实差了不是一个档次。曼丹士兵的素质本来就较高,加上耶律迟显的稳打稳扎,只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河套骑兵便已经减员到了两万,而曼丹大军的伤亡也就是一万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