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烽烟尽处[校对版] 酒徒 1875 字 2022-11-13

“他们毕竟捐了钱!”张松龄怯怯地抬头看了他一眼,不敢将目光与之相对。“这就好比做买卖,双方都有赚头,买卖就能继续做下去。若是光想着自己把钱赚足,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就成了一锤子买卖,以后再也没的做了!”

虽然从没帮父亲经营过店铺,但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对生意经了然于胸。遇到问题,习惯性地就以买卖人的思维来分析。

“赚钱,赚钱,除了赚钱,你还懂什么?”见对方如此冥顽不灵,方国强气得直挥胳膊。

“可他们是商人啊!”张松龄又怯怯地看了他一眼,一边往后躲,一边小声反驳,“商人,当然想赚钱了。能在自己赚钱的适合,不忘了为国家做点儿事儿,不是挺好吗。况且,没有钱,二十九军就发不出军饷。咱们也走不到北平去!”

“你,你,张松龄同学,注意你的思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被一个小孩子反驳得理屈词穷,方国强登时觉得有点儿下不了台,拍了下桌案,厉声呵斥。

“方块j,你这么大嗓门干什么?!”这下,可是犯了众怒。韩秋一把将张松龄拉到自己身后,像亲姐姐般护住,同时大声向方国强反问。

“他,他,他刚才可是反驳,反驳得你!我,我是替,替你们说,说话。你,你们……”方国强额头上青筋都冒出来了,指着韩秋,浑身上下直打哆嗦。

作为所有人的领队,周珏自然不准许内讧的发生。连忙将双方隔开,笑着说道:“别急,别急。大伙都不是日本鬼子,也不是汉奸。何必弄得就跟有多大仇似的?大方,你先坐下。韩秋,小张,你们两个也坐下。大伙都坐下,无论什么意见,都坐下,平心静气地说。咱们总不能没等走到北平,自己先跟自己打起来!”

“我,我是觉得,他的思维方式很,很,很不成熟!”方国强悻悻地看了韩秋等人一眼,喘息着落座。

“他不成熟,你也不能那么大声音呵斥他!”韩秋也明白自己刚才有点儿“不识好人心了”,翻了方国强一眼,主动闪到一边。

“好了,好了,都消消气!”周珏继续笑呵呵地打圆场。“大方呢,是觉得当地人太愚昧,心里着急。而小张同学,则是从当地商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双方都有一定道理,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导致平安寨的人把咱们的演出当戏看的原因是什么?咱们接下来如何应对类似的这种尴尬的局面!”

像个老大哥般,他细声慢语地,将大伙的注意力带向新的目标。很快,便让众人忘记了刚才的争吵。田青宇存心在韩秋面前表现,想了一会儿,率先发言,“咱们大伙在火车上遇到的旅客,天天走南闯北,接触的东西多,对国家面临的危急情况,也最为了解。平安寨这些百姓,大部分这辈子都没出过远门儿。对日寇的威胁没有具体概念!”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的目光,瞬间就变得明亮起来。纷纷点头,对田青宇的见解表示同意,“是这样的。咱们大伙在火车上遇到的旅客,其实已经是这个时代视野最开阔的人了,所以更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而其他很多地方,百姓们甚至连距离自己家最近的县城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让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为什么要共赴国难,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的确,军阀割据的时间太长了。百姓们心中对国家概念早已模糊!这几天。老有人跟我说,二十九在河北打仗,不关山东人的事儿!”

这句议论非常中肯,眼下平津是宋哲元的势力范围,山东省隶则属于韩复渠,韩与宋之间关系向来十分微妙。而位于山东南边的南京中央政府,无论对韩还是对宋,都提防戒备之心甚重。最近十余年来,三家彼此间的恩恩怨怨,就像一团乱麻,早已经扯不清楚了。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也渐渐习惯了本省人只问本省事,懒得抬眼看看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还有就是,百姓们不清楚日本人来了之后,他们将面临怎样的灾难。咱们经常看报纸,听那些东北来的流亡同学说他们的亲身经历。这里的百姓,识字的本来就不多,也没机会接触到那么多流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