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页

烽烟尽处[校对版] 酒徒 2197 字 2022-11-13

注1:依照国共之间的协议,国民政府应该每年应该按照45万人的标准,给八路军发军饷和各种补给。但这个协议执行了不到一年,便开始受到很多人的公开阻挠。所以自38年下半年起,给八路军的军饷和物资一直没有足额,并且时断时续。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干脆直接停掉了。

注2:卫立煌在第二战区期间,与朱德私交甚好。而当时二战区的实际情况非常复杂,阎锡山本人对日寇心存幻想,其麾下的晋绥军战斗力又非常差。卫立煌除了自己的嫡系部队之外,必须依仗八路军的支持。所以卫立煌动用了手中权力,尽量给八路补充一部分枪支弹药。

注3:埃莉诺·罗斯福,每个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的妻子,社会活动家。当时美国的一些杂志认为她有共产主义倾向。

第一章 迷城(12)

看着臂弯里的倪斐君沉沉睡去,贺耀祖却迟迟无法合拢酸涩的眼睛。

妻子临睡前的话,让他愈发地感到困惑。然而他却不得不承认,妻子所说的都是事实。作为军统局的正职局长,虽然仅仅是挂名,他凭借职务之便掌握到的信息量也远远超过的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在那些信息里边,他可以清晰地看见,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度,远比倪斐君刚才临睡前说得强烈。在某些特地的人群里,已经可以与国民党并驾齐驱,甚至隐隐已经出现了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这到底因为什么?

两位前总理夫人,其中一位的丈夫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另外一位的丈夫当年则是广东国民政府的灵魂,按常理,她们理应与国民党更亲近才对,怎么会成为共产党的坚定盟友和支持者?

还有那么多辛亥元老、社会贤达、著名的学者、成功的商人,从地位和家世角度看,这些人本应对共产党的主张深恶痛绝才对,为什么一个个也站在了共产党那边,或者于明处替共产党摇旗呐喊,或者暗中向八路军的游击区输送钱款物资。

还有,还有,那些正在高校里就读的大学生,那些正在洋行中工作的小职员,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并且家境殷实的年轻人,他们为什么提起共产党来就一脸倾慕。为什么明知道前路危险重重,还要义无反顾地脱离家人的羽翼庇护,义无反顾的走向陕北、走向延安?!

如果说他们头脑不清都是受了共产党的蒙蔽,那共产党的蛊惑本领也太厉害了些。要知道,那些社会上最活跃的共产党支持者,可不是码头上那些目不识丁的苦力汉。他们有见识、有学问、心智远比一般人坚定。他们聪明、机敏、独立而又清醒,绝不会轻易成为几句政治口号和宣传谎言的俘虏。他们遍布国民政府的每一个机关单位,他们是国民政府血肉和皮肤,如果一个人连血肉和皮肤都失去了,他岂不就成了一具会行走的骷髅?在烈日和暴雨之下,一具没有血肉且灵魂也不完整的骷髅,还能坚持多久?!

这些困惑,在1938年的中国,不仅仅折磨着贺耀祖,还折磨着中华民国政府上层当中很多清醒者。

这些困惑,不但存在于中华民国政府上层,还存在于军队、大学、商行与工厂。

这是属于整个时代的困惑,令无数对共产主义理论心存警惕的理论家、教授,愁白了头发,揪断了胡子,却始终无法找出答案。

这个困惑纠缠了某些中国“历史专家”大半个世纪,直到第二个千禧年到来,也没能水落石出。

为了证明共产主义这头洪水猛兽的邪恶,某些“历史专家”们甚至不惜蒙上眼睛,拿谣言当作史实。以至于不断闹出“三亿五千万”金卢布、“八尺协定”这样的大笑话。却始终没有得出他们希望的真相。他们根本无法通过刻意编造的谣言和污水来解释已经发生的史实,为什么国民政府会那么快地失去人心。为什么当时会有那么多人,会选择八路军,选择共产党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