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页

烽烟尽处[校对版] 酒徒 2526 字 2022-11-13

看到此景,红胡子非常欣慰。当二人工作之时,便不再继续于旁边手把手地教导。而是到了晚上听取汇报时发现了问题,才给予后者必要的点拨。当手头抢不到任何事情可做时,老人家就杵着一根拐杖,在营前营后四处转悠。看到某个记忆深刻的地方就停下来,这敲敲,那摸摸,好像能从石头上的积雪中,找到自己当年的忙碌过的身影。

而这些年来曾经跟他并肩忙碌过的战友们,却往往都已经不在了,那些深藏于记忆中的面孔,也被时间洗得越来越模糊。

“那是大周跟我刚刚进山时,开凿的第一处暗堡。他当年是个属耗子的,胆子特别小,没事最喜欢在地上挖洞。总觉得把身体缩进山洞里,才最安全。”怀旧怀到激动处,红胡子就喜欢自言自语,也不管旁边有没有人在听。这时候,他和山下村子里其他已经到了垂暮之年的老人没任何差别。偶尔还会颠三倒四,令听者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时空错乱的感觉,“我跟他说,有本事你就把整座山都挖成空的,否则难免有一天被小鬼子堵在山洞里瓮中捉鳖。他就给当了真,到处去淘弄炸药……”

至于机枪手大周最后如何走出心理阴影的,红胡子没说,队伍中也没有其他人知晓。随着营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年的山洞失去了扼守要害和藏身的双重作用,蜕化成了游击队的储物窖,里边的空间非常庞大,如果堆满粮食和蔬菜的话,足足够上百个人吃十年!只可惜游击队从来没能收集到足够的粮草辎重,将整个储物窖填满。

“那个亭子是老吕带人搭的,他嫌夏天时在屋子里开会太闷,不能敞开了抽旱烟,就特意在外边搭了个亭子。你看那柱子,还有椽子,连接处没用一颗铁钉。这是传统木匠手艺,跟斯琴家王府主楼一模一样。修好之后,能挺立上百年……”

已故的副大队长吕风是个木匠出身,平素最喜欢打东西。当年游击队经济情况窘迫时,硬是靠着一身精湛木匠手艺养活了大半支队伍。方圆百十里内生活的牧民和汉民,也都喜欢拿着粮食和牲口来找老吕以物易物。一则老吕用传统手艺打出来的东西确实美观耐用,二来老吕做生意的水平也实在太差了点。一套结婚时用的榆木箱柜,往往只换两头羊。同样的价钱,去黑石城里连四把新椅子都换不到。

“那边的树,是栓子带人种的。他说砍树容易,种树难。咱们游击队得给后人留点儿家底……”偷偷转过头,趁着警卫员不注意的时候,老人迅速擦干了眼角。当理智突然恢复,他就又立刻变成了那个泰山崩于面前都不变色的红胡子,举手投足间,都令周围的人感到安静平和。

张松龄从红胡子的警卫员口里得知了老人的最新情况,当工作不太忙的时候,也会尽量抽空着老人四下走走。一老一少像自家人般相跟着在雪地里踱步,脚印踩遍了营地内每一个角落。

在自己亲手挑选的继任者面前,红胡子的精神格外放松。思维的跳跃性也愈发剧烈,往往一个话题刚刚开始,就突然跳到另外一个话题。有的话题张松龄根本不太了解,甚至跟他没任何关系。但老人也毫无察觉地说了起来,并且往往一开了头,思维就不知道跑到了什么地方。

“哪天你们把小鬼子赶走了,一定记得到我坟头烧张纸告诉我一声!”有一次经过营后老吕等烈士的衣冠冢,红胡子突然正色请求。

“哪用得着啊,您老一定能亲眼看到小鬼子投降的那一天!”张松龄心里头像针刺一样疼,脸上却装出一幅天真的笑容。“到时候您就领着大伙在这里举行公祭,用小鬼子的投降书,告慰老吕他们的在天之灵!”

“我恐怕已经坚持不到那一天了!”红胡子看了张松龄一眼,非常平静地摇头。“我自己是个什么情况,其实我心里头很清楚!之所以赖着不肯闭眼,就是想看看小鬼子是个什么下场!”

“您一定能坚持到!”张松龄看着红胡子的眼睛,大声强调,“疤瘌叔已经说了,他有办法让您恢复得比当年还结实。他老人家的医术水平您也清楚,连肚子上中了枪的人,他都能从阎王爷那里给抢回来!”

“我尽量吧!”仿佛哄孩子一般,红胡子笑着回应。他不想在这个没意义的话题上浪费太多时间,趁着自己今天头脑清醒,他跟张松龄一道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别说丧气话,我还等着跟您老一道跃马东京呢?!”张松龄却不肯放弃,继续大声给老人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