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

烽烟尽处[校对版] 酒徒 2283 字 2022-11-13

“跑了!”张松龄笑着耸肩,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自豪,“没等九十三团赶到,就跑掉了。不愧绰号是‘跑不死的下村大队’,撤退得非常迅速果断,让人根本来不及去追!”

“跑了?!”曾经在太平洋战场上发动过神风攻击的日军,居然也会临阵脱逃!这个事实再度令张约翰大跌眼镜。他以前接触到的影视和文学作品里头,无论是中国作家写的,还是美国作家写的,日军都是勇敢和古板的代名词。打仗之时明知道失败已经不可挽回,也要死撑到底,绝不做任何变通和退缩选择!谁料在自家祖父这里,当年的日本军队和其他国家的军队也没什么两样,居然也会坐视友军被全歼却见死不救,也会虚报战果、遮掩自家损失,也会临阵脱逃,并且还为之寻找出许多漂亮借口。

“当然跑了!”那天的情景,令张松龄每次回忆起来都得意洋洋,“前方是我们和骑兵营,两家算在一起总兵力已经不比他差多少,身后还有九十三团正迅速往桥这边赶。如果下村大队再不逃的话,不是自己找死么?!”

“那你们从此就彻底脱离险境了吧?!”张约翰的情绪受到了祖父的感染,笑呵呵地推断。

“没有!”张松龄轻轻叹了口气,脸上的笑容渐渐黯淡,“当年集宁附近有两条河,过了七金河之后,还有一条纳林河。晋军骑一师堵住了纳林河大桥,勒令我们和九十三团就地接受改编!”(注1)

注1:晋军骑一师,阎锡山麾下精锐。在抗战初期曾经立下不少战功。1940年师长赵瑞奉命与日军接触,商讨“和平共存”大计。1942年在山西净化与日军作战时失败被围,全师奉命投敌。被改编为山西剿共匪。日本战败后,该师回归阎锡山旗下。太原战役前夕,赵瑞不看好阎锡山的前途,阵前倒戈!

第四章 重逢(17)

下村大队来得快,去得也急。接连四次冲锋都没能抢下杨家桥,立刻果断地选择了放弃。先用火炮冲着对岸一阵狂轰滥炸,然后借着硝烟的掩护,抬起伤员,赶着抢来的马车和牲口,扬长而去。

直到望远镜中的视野重新变得清晰,正在等着迎接第五轮进攻的张松龄才发觉情况不太对劲儿。再想组织人手尾随追杀,哪里还来得及?!光是将弟兄们从工事后拉出来重新集中,恐怕就得花费小半个钟头。更何况先前为了阻挡小鬼子的脚步,方国强还带着游击队员们在桥头附近埋下了密密麻麻的诡雷!

“不要脸,真不真要脸!还一线精锐呢,狗屁!跑路的速度倒是一流!!”骑兵营长邵雍握起的拳头无处可砸,被憋得跳着叫大骂。

“是够不要脸的!”副营长许地丁抢过望远镜朝对岸看了看,笑着摇头。他的求战之心没有邵雍那样热切,但是,此刻也觉得浑身上下说不出的别扭。

“早知道这样,当初咱们就该在对岸隐藏一小队骑兵!”

“可不是么?要是有一支骑兵现在尾随追杀,至少能把那两门九二式给留下来!”其他独立营的参谋们也议论纷纷。

按照众人预先估测,下村敏雄发觉杨家桥被占,肯定会不惜任何代价来与大伙争夺大桥的控制权。接下来,黑石游击队和骑兵营就能利用大桥黏住对方,等九十三团从后边赶到,前后夹击,将下村大队一举全歼。

谁料小鬼子没等伤筋动骨就果断逃走了,大伙先前精心准备的那些防御手段就全都落到了空处。这滋味,就像举着铁盾准备硬抗一记重锤,最后却只等到了一根芦苇棒槌,就甭提心里头有多空得难受了。

听到手下参谋们的议论,骑兵营长邵雍愈发觉得烦躁。将头迅速转向张松龄,大声询问,“张队,你们游击队当时埋地雷时,标记做得明显不明显?!能不能以最快速度清理出一条通道来?!我是说,不用把地雷全挖走,只要有条可以让人牵着马通过的道路就行!我派一个连的弟兄过去,说不定能打下村敏雄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