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页

烽烟尽处[校对版] 酒徒 2557 字 2022-11-13

“干!”大队长陈辉带头,与张松龄、阎宝林、周先觉等人,将整碗的高粱酒喝进肚子。胸腹处,立刻涌起一团大火,熊熊烈烈,无止无休。

“上韭菜盒子!”军校干部擦了把眼睛,冲着伙房大吼。

伙房师傅们用笸箩抬着煎得金黄的韭菜盒子,放在桌案上。学员们慢慢放下酒碗,用手抓起一个,笑着品尝,仿佛这就是人间美味之最。

聂荣臻想着眼前这群热血男儿,今晚一别之后,不知道几人还能活着再相见。心中顿时一片滚烫,低头擦了一把眼睛,然后又举起了第二碗烈酒,“这一碗,算是送行,也算是与诸位的约定。待将小鬼子赶出中国,聂某一定在此摆酒,与诸位一醉方休!”

说罢,抬起头,又是一饮而尽。

众人笑着举起酒碗,遥遥向聂司令员致意。然后纷纷将酒水饮干,抓了几个韭菜盒子,大步出门。不知道是谁,带头唱起了那首最为人熟悉的战歌。转瞬,嘹亮的歌声就响彻了整个校园,“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夜风相送,千山相和,嘹亮歌声久久不息,反复回荡……

注1: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对日战役。其政治意义,无论以任何语言称颂,都不过分。但起军事方面,却带有明显的随意性。既没有固定的战略目标,也没有相应的善后准备。当日军从骤然打击中回过神,调集重兵报复时,八路军就付出了巨大牺牲!

注2:本节最后几段文字,模仿了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特此说明。当年读书时,整本倚天屠龙记里,这段记忆最深。

第三章 天与地(1)

“连长,火车马上就开来了!”一名八路军战士猫着腰,穿过枯黄色的灌木丛,嘴巴里不停地喷着白色的烟雾,“距离这儿差不多一千多米的样子,前面还有一辆铁甲巡道车开路!”

“知道了!”张松龄伸手拍了拍战士的肩膀,笑着吩咐,“赶紧蹲下喝口水。大餐早就给小鬼子准备好了!”

“是!”年轻的战士低声答应着,从战友手里接过水壶,喘着粗气痛饮。

“小陈,你负责做观察。小黄,这次你来引爆。记住,必须等铁甲车过了第四个桥墩再炸!”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跃跃欲试的战士们,张松龄从容布置。

“是,连长!”战士们答应一声,熟练抓起望远镜、简易闸刀等物品,开始有条不紊地做爆破前最后准备。只要有张松龄这个胖胖的学生连副在,他们的心里就感觉特别踏实。以前大伙炸大桥,堆上七、八个炸药包,都未必能炸得动。而自打胖胖的学生连副来了之后,每次只需要两个炸药包,再结实的大桥都能一下子炸上天。并且大伙还不用再冒着被铁甲巡道车上面的机枪打成筛子的风险,近距离去拉导火索。而是远远地藏在爆炸点附近的密林当中,猛地一按手里的电闸刀。从动手到听见爆炸连半秒钟都用不了,绝对不会因为导火线的延迟,而让小鬼子逃出生天!

“等会把桥炸断后,先别忙着跟别人一道去搬运物资。”张松龄一边蹲下身来,再度检查自制的电池起爆器,一边小声叮嘱,“直接奔火车的车头,把锅炉给我破坏掉!还有那辆铁甲车,如果上面的机枪没摔烂的话,就拿扳手拆下来带走。机枪连的刘连长说了,如果咱们给他再搞来一挺,他就给咱们特务连一头大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