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得的,就是金大人居功不自傲,皇帝多次想封赠他子孙官爵,可这金纯却对于圣上的萌恩之意,一直坚持不受,史书上记载,后来朱瞻基做了皇帝后,面对朝政腐败,金纯忧愤成疾,多次上书朝廷却不被皇帝采纳,一次和老臣们喝酒时,不免讽刺朝政,以酒浇愁,结果被言官参了一本,皇帝误信谗言,下旨把金纯关进大牢,不过朱瞻基到底算是个仁义帝王,没多久就把人给放了出来。

只是心灰意冷的金纯,过了几个月后,就辞官告老还乡,因他为官任上两袖清风,在家乡只能靠变卖田产过活,最终病死后,家中几十亩田地全部卖光,后代子孙连祭祀他的供资都拿不出来,真是令人可敬可叹。

如此一位为官清正,文武全才,名传后世的长辈,张灏又何敢不恭恭敬敬?和人家相比,张灏这些年可没少为自家谋私利,虽说勉强也算是为国为民,这脸却烧得厉害,心虚的扶着金纯,两人一起走进乾清宫中。

其实此时的金纯,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因多年饱受风霜,面容比之实际年龄要苍老的多,看上去好似五十多岁,比之前面的两位杨姓大人的潇洒气度,整个人好似个乡下老者一般,只是面容威严刚毅,官威极盛。

金纯朝张灏含笑点头示意,也未推辞他的好意,对于这位京城有名的二世祖,金纯和其他大臣一样,还是非常欣赏对方的,毕竟张灏名声极佳,从未听说过他或是国公府下人,有什么仗势欺人的劣迹。

可金纯万万没想到,这张家少爷那只是因年纪太小,这才没有在京城胡作非为,这后来,可是闹得四九城鸡飞狗跳,欺男霸女之事也不知做了多少件,到让他日后深深的为之哭笑不得了。

众人直接进的侧殿,顿觉一股暖风拂面,马上有几个太监上前,伺候着各位大人脱下棉袍,嗅着食物的香气,杨荣大人当先走过一间殿门,其他人紧跟其后。

“不用见礼了,都坐都坐,陪着朕随意吃点东西再议事。”

大臣们急忙弯腰施礼,倒也没有跪地磕头,纷纷笑着入座,早有太监宫女在一边伺候,朱棣一眼瞧见张灏鬼头鬼脑的缩在最后,就想着唤他到自己身边陪着,不过一想还是打消念头,毕竟这里都是些大臣。

食不语,在座的可都是报读诗书之人,自然默不作声的用膳,不过气氛却非常写意,人人笑容满面,一炷香的时间,各人随意填饱肚子,自有人收拾残局,宫女随即把香茗摆上。

此时皇帝和诸位大臣面色正经,唯有张灏笑嘻嘻的喝着茶,也不说话,神色好奇的看着其他人,此种新鲜体验,他倒是和金纯大人一样,乃是头一遭了。

第093章 连坏之计

坐在一边听着几位大臣和皇帝讨论国事,张灏即使心中有不同意见,此时也闭口不言,一副虚心受教的老实模样。

杨荣身为内阁首辅,大多数时间,都是由他进言,其人机敏通达,老持成重,善于察言观色,谋而能断,对于武略尤为擅长。而明朝对于北方各族一向视为心腹大患,大多数时间,说的都是北方各城市的兵役整备和将领升迁调动一类的兵事。

杨士奇坐在杨荣身边,则不时的出言补充,相比杨荣侃侃而谈的显贵做派,风度翩翩,他多少略显得有些拘谨,说话时也大多简短不着边际,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将领的时候,话中意思更是云里雾绕,跟没说一样。

张灏心中有数,这杨士奇,人称西杨的杨大人,明初有名的三杨阁臣之一,去年才刚刚从锦衣卫的大牢中死里逃生,这会子还心有余悸呢,自然多少有些放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