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而丹阳却又不同。丹阳,是东平的首都,是一个特殊的,和任何其他城市都不同的城市。”叶韬顿了顿之后,说:“除了承担一般的城市的功能之外,丹阳还是一个向所有人展示东平国的各方面的实力的重要场合。这多方面的实力包括人口,经济,军事,和文化。要说人口,丹阳城现在有常住人口将近九十万,加上往来的商旅以及跟随着商旅而来的雇工等等人员,因为各种原因来丹阳的各国使团,最高峰的时期,还要加上来丹阳考试的全国各地的学子,需要驻留的人员超过百万人,人口方面的繁荣自不待言。只不过,对于丹阳来说,稍稍有些繁荣过头了。说起经济来,东平十大商户有六家的总店在此,各种各样的店铺,工坊鳞次栉比,也算是非常优秀。在文化方面,丹阳似乎略有不足,教坊青楼只能算是娱乐场所,书画店玉器店只能算是奢侈品消费,也和文化关系不大,大有补足的余地。在军事方面,丹阳城驻军时常将近超过十万人,随各地军旅的调动驻派的程序不同而有变化,相对于丹阳的重要性来说,不能算多,但要是加上直接间接为军队服务的人,可能要有十五万到二十万人,其中有制造军械的工匠,有为军队置备衣物,其他器具,置备饮食等等的各种人员……我想,这一次兴建城西的兵营,固然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是,考虑到丹阳这方面配比的不太平衡,为丹阳城的人口进行分流,腾出空间来让丹阳能够喘口气,应该也是考量之一吧。”

看着谈晓培赞赏地点了点头,叶韬微笑着,继续说了下去:“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更大程度上对丹阳城也进行一次整理呢?驻军可以分流出一部分,几万人,加上本地驻军的家属,加上必然要跟着过去的大量为军队服务的人员,差不多就有八万到十万人了。哪怕就是这八万人到十万人,也足以运转一座城市了。丹阳作为东平首府,有许多精密军械的工坊,也应该转移过去,至少,我叶氏工坊的军械部门,是准备设置在那里的。在一个以军队和军队家属的管辖区内,工匠和学徒和外界接触的层面有限,很多东平独有的技术外流的可能性就大大缩小了。其实,哪怕是其他类型的工坊,尤其是陶器、瓷器工坊,我想,不断燃煤烧窑,那冲天的浓烟,想必不会赏心悦目吧。这些工坊或许不够资格进入军营,但是,由于军营的建造,实际上在丹阳和军营之间不算很长的距离,都可以算是极为安全,不妨新建一个到两个以工坊为主的村镇,将城里的那些有碍观瞻的工坊迁址过去。而腾出的空间,大可以做些其他事情。丹阳是一个独特的城市,她应该有统御周围整个空间的能力,这空间,包括丹阳,包括兵营,也自然应该包括周围的那些可以被利用起来而现在却闲置着的地方。”

谈玮馨暗自点头。叶韬所说的这些话里,包括了似乎一直到近现代才开始被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规划、城市定位、城市功能设计方面的思路,隐隐点出的那些事情,虽然落实起来并不容易,但经过几年的规划部署,一旦能够克尽全功,则可以让丹阳和周边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不再是这个时代的城市总是盲目地堆积人口和商铺工坊的粗放型的发展,而是更细致的,更全面的也更专业化的发展。叶韬的这些说法,在场所有人中间,大概也只有她,才能理解了个十足十,而作为对于经济方面有着专才的她,能够做的要比叶韬所设想的更加多,更加丰富。

而谈玮馨也不自禁地要叹口气。她的这个身体,实在是负担不起太沉重的工作,而叶韬这些说法,看来是很容易被肯定的,等到要一项项落实的时候,她会被累成什么样子呢?

无论如何,所有人,包括她,都折服于这一刻,年轻的叶韬的侃侃而谈中流露出的那些理论和愿景了。工部和兵部的官员们原本只是觉得叶韬的设计兼顾了美观与功能,各方面的想法也很有独到之处,到此刻,他们才终于明确了叶韬做出这一系列设计并且在一些他们认为不太必要的地方和他们屡屡争执坚持着不肯改动的原因。叶韬是有着一个更高的视点来看待一个兵营的建造问题的,而这些,恰是他们应该做到而没有能做到的。

第四十四章 平民百姓

谈晓培一只手摸着下巴,静静想了好一会之后才说道:“既然是这样,那么,这城西兵营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吧。需要花多少钱,需要动用哪些军队,要调动多少民夫,这个……工部和兵部会同一下给我个章程……叶韬,你说的那些关于丹阳的想法,不妨也规划一下,直接呈报给我。”

谈晓培的话音刚落,叶韬就愣住了。他禁不住心里冷汗蹭蹭地就冒了出来。在刚才说得兴起的时候,将一些比这个时代的想法领先不少的东西抛出来,那是一回事,但是要让自己去规划组织这样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开发,那可是要了老命的事情。他精通的只不过是技术方面的事情,这些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大批的资金调派和大量的人际关系的事情,可不是他擅长的。但这当口却又不太方便说出一个“不”字,要是刚才说得那么豪爽,现在忽然说“对不起,这活我做不了”,碰上一个喜怒无常的君主,恐怕就直接拉出去砍头了。虽然知道谈晓培并不是那样的一种人,但这个时候让心高气傲的叶韬说出那么下自己面子的事情,他可绝对做不出来。

看着叶韬一愣的表情,谈玮馨就知道叶韬心里的苦了。她连忙插话道:“父王,您急着拆平大批的地方重建,也应该等明年和百莲公主的婚礼之后吧?要不然丹阳一半都是建到一半的新房子什么的,岂不是遭人耻笑?”

谈晓培呵呵一笑,说:“正是正是,看我,又着急了。”

谈玮馨这才说:“这事情也不是说要拿出章程就拿得出来的。到底哪些地方可以动,哪些地方不能动。动了的地方以后派什么用处,都要先想好了才是。而且,这样大的事情,少不得要丹阳的那些大商人们支持,毕竟很多地方都在他们手里,并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叶韬才来丹阳这么些日子,父亲你让他主持这个事情,岂不是看着他把以后做生意的路子都得罪光吗?”

这样的话也只有谈玮馨敢说。谈晓培是军旅出身的君主,对于军事远比对于官场对于经济熟悉和擅长,东平的官场并不复杂,也没有太多尔虞我诈,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现在东平国毕竟不算太大,各方势力纠结在一起,对抗外部压力远比争夺内部的权利要重要得多。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外有大将军卓莽掌控着完全忠于王室的军队,内部有谈玮馨这样年纪虽小但却精明老练的人在不断给谈晓培出主意。

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官员,有时候给谈晓培进谏的时候,语气也颇为不善,更不用说一直深得宠爱的谈玮馨了。谈玮馨向来是想到什么就可以直接说什么。像这种因为担心和商界搞坏了关系而不想让叶韬主持这样的事情的说法,除了谈玮馨,还真没有其他人敢说。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保护叶韬的手段。谈晓培一听,笑了笑,说:“也是……不过,无论如何,叶韬以三次邀战压服尚宝堂,大大涨了我东平国的面子,这一次又让城西兵营能够有如此全面的想法,总要有些赏赐吧?”

谈晓培想了一想,说:“要不这样吧……以简拔优才的名义,任命叶韬工部营造司长史同知。如何?”

长史同知,意思就是职级等同于长史,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具体任事而暂时不正式列入官员级别进行考核。这种种原因,摊派到了叶韬的身上,自然是因为他的年龄了。工部营造司向来是工部最重要的部门之一,长史可是四品官,就算是同知,算是比正式的官员低了半级,但也可以算是东平朝廷中的中高阶文官了。要是按照正常的拔擢程序,至少是需要在工部干上十年到十五年的。这样的任命,可算是一步登天,以叶韬的年纪来看,恐怕不到二十岁,他就能够有进殿议政的资格了。这份宠信,在谈晓培这个向来重视资历和政绩的君主手底下,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在场的那些官员,惊讶、羡慕、嫉妒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不约而同地愣愣地看着叶韬。

并没有公式化地高喊一声“臣领旨谢恩”,叶韬脑子一转,跪下了说:“既然陛下只是征求意见,小民斗胆请陛下不要这样。为国出力,臣不敢后人,不过要说入朝为官,臣是万万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