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钱顺惊异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记得我没在文书里写啊?”不过,因为叶韬这个小师弟一贯以来就给大家带来了太多的惊奇,钱顺似乎一点都没有想要追问的意思,说:“算了,你知道就最好,不过也就是因为这个玻璃比较硬,那种表面雕花的法子都不管用了,老是要把瓶子盘子什么的弄碎。现在搞这种东西的那帮家伙正在和工坊工具部门的那些小伙子们花心思搞新器械呢。这个,我倒是照准了。因为看起来那种东西用来加工原来那种配方的玻璃也成。”

叶韬笑着说:“玻璃的性质不同功能也不同啊,最多都做就是了嘛,也无所谓两个派别的争执。这些东西实在是让人惊喜呢。没想到这么好的东西那么点时间就做出来了。”叶韬自然对这种性质的玻璃有点了解,这不就是以前在欧洲流行了好多个世纪的“森林玻璃”吗?同样也被称为“波西米亚水晶玻璃”的这种东西,是无铅玻璃的代表,风靡欧洲好几个世纪,而后,一些捷克工匠更是在玻璃溶液里加上了各种金属元素。搞出了五光十色的“水晶琳”。现在这种玻璃的制成虽然刚刚发展出来,必然成本昂贵。但将来的发展还是很有潜力的。

钱顺扬了扬眉毛,似乎早就会料到叶韬这么说,他指着那第三个玻璃瓶子说:“那你看看这个,我让弄出这东西的那几个家伙做个瓶子出来,他们还老大不乐意,说是暴殄天物呢。”

“哦,这倒是要看看了。”叶韬将瓶子拿在了手里,对着窗外的日光一点点地旋转着,而他的神色也一点点地严肃了起来。“这是什么材料做的?”叶韬问道。

“不知道那个东西怎么叫的,那帮人说要多找点矿石啊什么的。我就让去弄。开始的时候是工坊一个学工拿来了点矿石。说是他们那边后山有的是。然后来回拉了快有四车矿石给工匠们试制。”看到叶韬的神色,钱顺说:“小师弟,你放心,那整座山我都买下来了。现在这种矿石,我们叶氏工坊可是独一家的。”

叶韬松了口气,说:“师兄啊,那些工匠不愿意做瓶子也很正常,这种玻璃的透光性、均匀度,还有折射率和前面两种玻璃完全不同。要说光学特性。比起有些天然水晶都好。这是很适合用来做透镜,来全面汰换那些望远镜和弩炮瞄具里的镜片的材料啊。那帮工匠肯定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对要弄成瓶子很有意见的。”

钱顺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说:“我是只管让他们出样品,大家一样的样品才好比较。你这么说了以后再改变怎么对待他们的办法,那可是另外一回事了。”

叶韬点了点头,现在钱顺已经有一套管理心得了。对于让工匠们在工坊的体系内工作和对于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之余还能有创新的余力可是很有一套办法的。钱顺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却很值得琢磨。

“师兄,那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叶韬问道。

“他们不是内讧吗?这个自然我会处理的,不过你作为工坊大当家的,总要露面去鼓舞一下他们才好,既然小师弟你说这前面两种玻璃各有千秋,那也简单,两个组分别称为玻璃甲组,玻璃乙组,将合用的各种东西拿出来大家看。看看能把成本控制到什么程度,能把工艺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另外,就是要看到底有多少人愿意买这些东西了。估摸着,大概是不会少的吧,我已经拿了些东西去诱惑有些人了,那些人肯出的价格让人忍不住要流口水啊。不过,我们自然不会卖那么贵,也算是小小给大家一点惊喜吧。既然你说这第三种玻璃适合用来做透镜,那也简单。现在对天然水晶透镜的研磨几乎全都集中在丹阳那边,我们另外搞一套研磨装备,放在云州。专门就在云州生产制造这种玻璃透镜的各种望远镜和瞄具之类的东西。虽然这种玻璃的成本很高,加上要搞明白怎么研磨比较好,还得花不少钱和时间。但总比天然水晶镜片便宜很多了。主要是,天然水晶镜片没办法保证原料,而这种东西就行。不过,师弟,一旦这种东西开卖,再将望远镜之类的东西挂在博世工具行里卖是不是不太好了?估摸着又得弄个新的商号出来吧?……可那些五颜六色的东西。你准备怎么办呢?”

第二百九十三章 琉璃工坊

叶韬笑着说:“师兄,你看我们把这些五颜六色的东西也专门搞个商号来做如何?”

钱顺沉吟了一会。问道:“你必然不会准备那这玩意儿当常规的玻璃什么的做瓶子罐子卖吧?”

叶韬说:“也不是不行。但哪怕同样做的是瓶子罐子,应该也不是当作日用品来卖,而是作为装饰品、奢侈品来卖的了。其实,还有另一种东西不妨尝试一下,就要看色彩是不是够多了。但是,好像我们这边一贯的风格,就不缺乏颜色吧?”

钱顺愣了下。但叶韬这个时候已经取下了放在办公室醒目位置的画板,从抽屉里去取出了彩色铅笔,很快地勾勒出一个建筑的轮廓。和叶氏工坊原先那些建筑相比,这个建筑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整个正面的立面在宽阔的拱形大门上方,整个都用鲜明的黑色线条的框架填充了起来,看起来,应该是黑铁材质吧。在黑铁框架分割出的一个个小型的框架里填充上各种各样的颜色,拼凑出一整幅的图画。

钱顺没有天真到会以为这也是叶韬的急智,叶韬虽然聪慧过人,但这样一整个完善的建筑构划,也绝不是这一转念之间就能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