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

重步兵们整整齐齐地向孙波行礼,他们带着钢制手套的手掌握拳拍在心口前的声音让整个大堂的气氛为之一重。

孙波回以一礼,他就那样站着,大声对在场的这些人宣布了决定。

“在之后三个月里,辋川将继续实行军管。在十日之后,将由北疆经略府治下的守备二十二营接防。我东平曾向在座的大家,向辋川全体许诺过,将和平、仁慈地对待大家,让你们的生活不会因为两国交兵而有太大变化,甚至于在座的一些人的店铺,还因为我们本地的采购而发了些小财。为了向你们示好,我们血麒军在本地采购的价格,居然比在云州采购加上运费都高。可是看看你们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兄弟的?”

孙波声色俱厉地说:“血麒军审不来案件,这些事情我是懒得管的,我这几天还没开始抓人,就是这道理。十天后,随守备营到来的,还有北疆经略府、东平情报局的官员,他们将详细审核每个家庭、每个世族……当然,三个月未必足够,什么时候审核结束,什么时候军管终止。届时,东平将委派地方官并建立正常的行政体系。”

“有窝藏、容留、资助西路军行为的家族,将没收全部本地固定资产,并全体迁移到东平其他地区安置。在战前迁离本地的居民所持有的房屋、田产等等,全部收为公有,并将在本地审核进行完毕之后进行处置。另外,为了填补辋川现在巨大的人员缺口,尽快恢复本地经济,东平将陆续迁徙一部分人来辋川落户。”

“他们是东平子民,我要向大家强调这一点。我知道没什么人会很欢迎外来者,至少不会很快开始喜欢,不过,要是敢故意找茬、捣乱,你们先想明白我们东平大军会站在哪一边。”孙波冷冷的语调让在场的人有些不寒而栗。现在,他们中间倒还真不敢有谁对东平以后迁移来的人有什么想法,要知道,血麒军居然不是屠城,也没有一进城就开始大肆搜捕而是宣布了长达三个月的审核期,一点点甄别,就已经让他们喜出望外了。“另外,在军管时期内,本地将实行部分配给制。我知道本地的粮食生产没有接上茬,希望在座的能去宣布、协助、组织尽快恢复周边农田的生产,坚壁清野清地你们也不开心吧。战前没能迁走的人里,不少人是赤贫的,没有田产,请在座诸位通知下去,家里没有存粮的可以登记申请配给,然后,在我方划出的农业区里劳作来抵偿。但要是家里有存粮还来捣乱,别怪我没提醒,至少好几个月里,这里都是军管,而军管,一切都是按照军法来施行,军法向来只有两种惩罚,军棍和杀头。”

孙波扫视了肃静的现场,对自己的这番表态还是很满意的。“有什么问题么?”

一个脸色不太好的青年站了起来,小心翼翼地问:“将军,要是……干不了活的呢?能不能申领配给?”

“你是?”孙波皱着眉头问。

“小人是南城石栏坊的洪亮……石栏坊都是半废弃的地方了,可现在是数百孤儿的栖身之地,其中不少都是不满十岁的孩子,在地里劳作……这个……”

血麒军对本地的情况不了解。通知本地里正来开会,自然是照着地图分片派人,压根不知道石栏坊的情况。再说了,经过连番大战,破败的地区不少,也没看出来石栏坊居然是这么个光景。但在那里吼了一嗓子,却也只有这个洪亮出来和传信的士兵交涉,于是,他就被找来了。原本城里光景比较好的时候,本地民众还颇有善行,会周济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但坚壁清野之后,这些本来就没人管的小家伙们,可就彻底断了粮。这些天里,洪亮都是一直在周罗着搞来各种杂粮和其他东西来让那些小家伙们不至于饿死。他最大的粮食来源,就是从北辽的本地驻军那里偷或者要,也有些善心的老军士会将节余的粮食给他。但他观察了血麒军一天,就知道,这种渠道是不可能了。而施行军管之后,他恐怕连搞吃的的机会都没有。

“管!”孙波没有任何迟疑地吩咐道,“等一下我就派人跟你过去。在东平,多少年没孩子饿死过了,这事情也不能在我手里发生。”他这话一说,那些本地里正和士绅既是感动,却也有些羞愧,而对刚才冷漠严厉的孙波,却也有了些好感。

第四百九十二章 榜样

石栏坊虽然破败,但居然在那些流浪儿的管理下看起来比城里有些地方更显得整洁。当孙波带着一众僚属和一些本地士绅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这种情况都非常惊讶。

洪亮解释道:“孩子们平时闲着也是闲着,这里平时没什么人,在几次辋川易手的作战中倒是有不少士兵在这里伤重倒毙。我带着孩子们就加意清理,不然……平时城里其他兵丁,压根不往石栏坊来,要是不清理,孩子们身子本来就弱,食物又少,饮水虽然还凑合,但还是很容易染病。这样清理清理,大家也都更有些家的感觉。这两边房子里,比较好的都清理出来居住了,一些老旧危房空着,平时也禁止孩子们进去。而且……最近粮食尤其少,让孩子们尽量少动,也就不那么容易饿了……”

孙波叹了口气,问道:“这里就你一个人,管得过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