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何点一点头:“诚如大王所言,楚军兵强马壮不用大王相助。然彭城一战,诸侯兵临楚都,大王为何按兵不动?此乃人臣之道乎?”

问到这话,英布无可辩解,只得沉吟不答。

随何哈哈一笑:“我看大王事楚,不过是看在楚势强可以依托也,空负了事楚之名。然大王所以不愿背楚,只因以汉弱也。其实大谬不然。孰不知楚兵虽强,却负下不义之名,只因项王弑杀义帝人神共愤,诸侯因此兴兵伐暴……”说到这里,随何将话题一顿,偷眼去看那英布。

弑杀义帝项羽是主谋,英布却是凶手。随何提起这档事来,他装着听不到,却已经开始脸红。

随何微微一笑,又道:“汉军虽彭城不利,但京索一战大败楚军精骑扬眉吐气。今汉王收河南河内之地,守成皋荥阳之间,深沟壁垒势与楚兵相持。楚兵若攻汉,深入千里自寻死路京索一战便是前鉴,势必会由强变弱。且楚为天下公敌,诸侯惧项王人人自危,若是攻汉,诸侯不期汉灭必来御楚。众怒难犯,项王安得不败?以老朽看来,说是汉不如楚,实则楚不如汉也。大王寄依托于危亡之楚,而不愿联汉,窃为大王不取也。”

任那随何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英布还是无动于衷。

随何又将语调一提,说道:“大王若背楚投汉,待汉王取得天下必裂土分封,何止淮南百数里之地?大王英名将流传青史。如若不然,恐楚未灭,英王已先替项王背下弑君恶名,九江国先动摇也。”

英布拂袖而起,佯怒道:“义帝乃盗匪所杀,与寡人何干?道听途说不足为凭。”喝一声:“来人,遣汉使回驿馆,好生招待。”

那随何出得宫来,门外随从急忙上前问道:“先生说降英王结果如何?”随何用袖一拂额头上冷汗,说道:“英布色厉内荏,其实言不由衷已为老朽说动。然火候未到,尚须再添一把火。”随从问道:“如何再添一把火?”随何道:“待彭城来人到来再说。”

越两日,有西楚使者抵达彭城,英布急来迎接。楚使责备道:“汉王兵指彭城,英王为何不救?项王与上柱国甚为不满,令大王亲领倾国之兵发往彭城,攻打颍川。”

英布心里就是一吓,心想那韩信连你项羽都搞不定,我小布这么点兵马,去了还不是送死。于是支吾道:“待寡人与众臣商议再报与上使。”

那楚使回驿馆,有人报汉使求见。楚使心忖楚汉互为敌国,还是回避为好,便要门人挡驾。

忽听一声大喝:“九江王早答应弃楚归汉,项王为何使其发兵?”只见那随何一径而入,身后跟了剑客两名。

楚使大惊,转身急走。随何喊一声:“哪里跑!”早有两剑客上前,按住楚使砍为肉泥。

楚使既杀,随何谓楚国随从道:“请诸位回报项王,九江王已弃暗投明绝不与项王同流合污。”说罢扬长而去。

那楚国随从吓得个个目瞪口呆。说道:“英布叛楚,此地不宜久留,还不速走更待何时。”急急牵马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