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汉代青铜器

寻宝神瞳 以闪电之名 2190 字 6个月前

李墨挂掉电话,朝秦奋他们追上去:“目标邮轮都扣下了吗?”

“已经扣下,相关人也暂时的扣押,分开审讯,你是直接登上邮轮还是先去见见那些人?”

“我只对国宝负责,只要东西确认了,他们想要抵抗狡辩也容不得他们。”

众人进入港口,相关负责人早就到位,他们对李墨的到来那是一万个忐忑,毕竟他们的前任就是因为他而倒了一大批。

“李教授,我们是津门地方卫视的,配合你全程拍摄。”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和一个摄影师走过来恭敬的说道。

“辛苦大家了。”

跟着李墨登上目标邮轮的有十多人,他们直接走到目标集装箱前。李墨异瞳一扫,点头道:“打开吧。”

集装箱大门打开,里面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各种木箱,李墨指挥人把里面的木箱一个个的搬出来,大概搬到第十七个的时候突然说道:“打开这个木箱看看。”

很快木箱被撬开,里面是用木须包裹着一个青铜器。这个青铜器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同,这是一个牛灯造型。在一头附首翘尾敦实健的牛背上设计灯座灯体,虹管与牛首相通,使灯烟收入牛腹。灯罩上作镂空的菱格形,上有穹顶形盖。通体饰以错银云气纹,工艺精良,气势博大,是一件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青铜作品。

“真漂亮。”

一个工作人员惊叹道。

“这是东汉时期的错银牛灯,哪怕是如今的博物馆中这种藏品也很少。这个是东汉青铜器真品,登记入册,打包入库。”

随行的工作人员立刻行动起来,随着搬出来的木箱越来越多,李墨这才高深喊道:“所有木箱都打开,我要一一的检查。”

很显然,集装箱中的青铜器八九成都是工艺品,李墨一连看了十三个都是假的,不过在摄影机面前,他也只能重复着很多无效的工作。当再次打开一个木箱时,李墨把里面的青铜器给搬了出来。

这同样是一个青铜器灯具,这件灯具设计成一宫女双手持灯造型,女子形象优美典雅,左手握执灯底,右手提灯罩,膝跪地,凝眸前视,若有所思,俨然是一件雕塑艺品。

最为巧妙的是,设计者将右臂设计成虹管,自然理,不露痕迹。圆筒形灯罩被设计为两块瓦状的罩板,可以开阖,灯座可以转动,这样在使用时便能够任意调节光照的方向,可谓是匠心独运。

“大家对这个造型的青铜器灯具有点眼熟吗?”

李墨笑着问道四周的人,有些人直摇头,有两三个点点头,其中一人说道:“我之前好像在冀地的某个博物馆里见过类似造型的,好像是叫什么宫灯的,想不起来具体情况了。”

“看来你没有白旅游一趟,这个叫长信宫灯,从出土的样本来看,这种造型的青铜器是西汉时期的。一个是东汉时期的,一个是西汉时期的,这两件青铜器不是同一个墓里挖出来的,说明有更多的青铜器已经被从地下盗出来。该死的盗墓贼,别被抓住,抓住了直接让他们吃花生米。”

李墨嘴里愤慨的念叨着,然后把西汉长信宫灯小心的放到一边,让工作人员拍照留档,登记入库。

下一个木箱被敲开后,工人人员不禁发出一声惊叹。李墨连忙走过去,从木箱里捧出一个铜炉,而且是错金铜炉。

“李教授,你能跟我们讲讲这件铜炉是不是秦汉时期的真品?”

“是西汉时期的铜炉真品。”李墨仔细看看,继续说道,“铜炉是汉代颇具特色的品种,从用途上来看,主要有用以取暖的温手炉、温酒的温酒炉和烧香料用的薰炉三类。不同功用铜炉的造型设计也各不相同,其中薰炉的设计最具特色。”

“古代汉时期,薰炉又称‘博山炉’,因其盖多雕镂成山峦群峰之状,并以缭绕的云气和飞禽走兽为饰,以象征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在峰峦之间有孔,以便炉中燃香时烟气冒出,炉座为盘形,用以盛水,可使润气蒸香,并有四面环海之象,烟雾飘渺的博山炉的确给人以一种如入仙境的联想。”

“这件西汉错金博山炉非常的精美,难得的一件镇馆之宝,差一点就流失到海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