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朱家儿郎,万世大明

片刻后,书房里传来了一声尖叫,紧接着一道红色的人影飞了出来,她身后一道白色身影张牙舞爪,冲着那道红色身影追了过去。

“鸾玉,我要把你的屁股打开花!”

温禾气急败坏的声音在空旷的庭院里回荡,两个人的身影迅速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之中。

朱允熥摇头苦笑,这两人大的不像大的,小的不像小的,就像他小时候看过的不高兴和没头脑一般,纯粹是怎么高兴怎么来。

他今天在给朱元璋的信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治黄河水患的方案,那就是由朝廷统一在黄河沿岸各地修建水泥厂,然后组织流民修堤筑坝。

前者需要投入的银子,朝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衡量投入的标准,花上个几年的时间这里黄河,必然会取得很大的效果。

后者才是最关键的,控制好流民,就不会引起社会动荡以及激发阶级矛盾,这对如今的大明朝来说,尤为关键。

而蓝玉只需要和户部,工部一起做好统筹安排即可,再也不需要这样沿着黄河水岸线亲力亲为了。

这就是他给朱元璋的一份答卷,只不过最后的结果或许要若干年后才能见到。

夜空寂静,繁星点点。

这个时代的星星似乎比自己上辈子那个世界的要多,而且更加明亮。

朱允熥仰望夜空,咧开嘴笑了。

“其实,我也是一颗星星,一颗能照亮大明天下的星星!”

应天府。

朱元璋的桌子上堆满了奏章,清一色都是弹劾朱允熥的。

弹劾的事由也是五花八门。

有说他率意轻为,纵容手下为非作歹,有的说他在青楼拈花惹草,有损皇家尊严,还有的说他沽名钓誉,用朝廷的银子收买人心,其心叵测

朱元璋看着这些奏章直摇头,万万没想到原来蔫里吧唧的朱允熥会闹出这么大动静来。

倒是另外一个孙子朱允炆,看起来颇为稳重,行事一向中规中矩,很有点已故太子朱标的风范,可似乎又少了点什么。

两个皇孙各有优点,又各有不足,如果能够综合一下就好了。

朱元璋默默的想着,他如今年事已高,真的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可是他又不得不强打精神,为大明的未来选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让朱家的子孙能够在这片大地上永世为王。

书房外,蒋瓛手里拿着一封书信,急冲冲的跑了过来。

他在御书房门前深吸了口气,努力调匀气息,这才在小太监的通报之后走了进去。

“陛下,这是小三爷从长安写来的书信。”

蒋瓛躬身说道,将一封书信递给了朱元璋身后的王景弘。

王景弘伸手接过,拆开火漆,然后恭敬的放在了御书案上。

“哦,是允熥的信?”

朱元璋略感诧异,心说这孩子果然没规矩,不知道给皇帝写信要用奏章的吗?

打开信封,朱元璋将书信放在眼前细看,刚开始他频频点头,面带微笑,似乎对信里的内容很是认同,可是看到最后,这笑容就凝固了起来。

“青楼大会?而且还要朝廷出面?这咋还越玩越大了呢?”

朱元璋喃喃自语,眉头皱了起来。

在他的心里,一直觉得朱允熥是机敏有余,沉稳不足,精小利而疏大道,这样的性格作为一名权臣不错,可是要成为一代君王,这些东西就有点让他误入歧途了。

至于这青楼大会,就更是有点没谱了。

纵然将大明各地开遍了青楼又如何?对大明的整体实力能有所提高吗?老百姓能因为多了几家青楼就吃饱穿暖了吗?

赚钱,这孩子一心就想着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