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出主意的小天狼星也被庞大的规模吓到了,他咂舌道:“地方不会不够用吧?”

“挤一挤可以装二三十万人。”菲利克斯不确定地说,但当看到推着小车兜售商品的小贩出现后,他怀疑自己话说得太早了。下午时分,他看到了鬼鬼祟祟的弗雷德和乔治,他们正四处兜售韦斯莱烟花。

发现菲利克斯盯着他俩猛瞧,两人立刻露出讪讪的笑容,然后落荒而逃。

不出所料,当晚海上出现了一场壮观的烟花秀。

整个庆典持续了半个月,和菲利克斯预想中孤寂的圣诞节完全不一样,就连新年都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的,辽阔的大海似乎将天南海北的巫师联系得更加紧密。

每天他都能看到熟悉的身影。恍恍惚惚、似乎不小心游荡到这里的卢娜……抱着瓦伦朝他挥手的赫敏……淘到一辆新摩托车的小天狼星,哈利和罗恩偶尔会借来兜风……前古代魔文教授芭丝茜搭·芭布玲……关心岛屿土壤问题的布巴吉教授……神神叨叨的特里劳妮……卢平和唐克斯,霍格沃茨学生、教授,各国魔法部官员、一直没见过面的笔友,甚至还有记者……

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正文完结感言+番外安排

和大家聊聊这本书。

从去年4月6日到今天6月5日,差不多写了一年两个月,共计235万字,比我自己预估(期望)的200到220万字超出不少,算上还没开始写的番外,字数会更多。

这几天起点显示不出评论,但作者可以从后台看到。我刚刚翻了一遍大家的留言,先回答几个可能比较关心的问题——为什么故事在这里停止?感情戏怎样安排的(是的,又有它)?还有番外?

其实故事没有停止,只是正文到这里结束了。我个人的理解是正文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情节是连贯的,番外可以跳出时间,挑一些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最近几章是全书的高潮部分,再写下去无非是回归平静后的日常、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新秩序建立的种种细节。至于魔法界和非魔法界互相融合带来的实质性变化,则需要时间发酵。如果按照时间线一点一点往前推进,不是不能写,但会让故事的整体节奏变慢、也显得冗长和枯燥。‘枯燥’是我一直以来竭力避免的,即便是日常情节,我也都尽可能写得有趣,在这上面花了很多心思,而且这些日常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比如从另一个视角展示主角所做的事、埋伏笔、展现人物魅力和魔法的神奇……

写书到最后,我是最想把故事的结局写好的人,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有余韵,同时把没办法写进正文中的内容都放在番外里,伏笔能填则填,有些会一笔带过,有些会详细描写。

第二、第三个问题可以放在一起。关于感情戏,思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放进一个单独的番外章节中,方便不喜的读者跳过。剧情时间暂时定在正文结束的五年后(2003年),这个时间点有特殊的意义,写的是两人感情萌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