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守株待兔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3052 字 2022-11-15

苏威瞥了孙儿一眼,淡淡的说道:“圣人要迁都了,关中没什么好待的了。”

“这怎么可能?好端端的迁什么都?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了?”苏亶又连忙补充道:“我绝对没有置疑祖父的意思,只是觉得不可思议。”

苏威倒是没有生气,摇了摇头道:“那是你的位置太低,你当王府谘议参军事时,只会遵照卫王的意志行事;你即将去当阳城县县令,你的目光看到的顶多只是州刺史。你的地位决定你不会考虑整个大隋天下,更不会把以前发生的事拿来印证现在的事情。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圣人要迁都吗?”

苏亶呆愣愣的问道:“为什么?”

“为什么?”苏威呵呵一笑,说道:“北周时期的朝廷与突厥毫无二致,每一个军主就是一个部落酋长,而八柱主十二大将军就是大大小小的可汗,军政财法尽皆掌握在手,就算朝廷要调动他们,也得看皇帝有没有命得动他们的实力和威望,就算有实力和威望,也得看他们乐不乐意。这种胡人遗留下来的陋习,直到开皇六年才结束,圣人当年废除了源自北魏以来的家兵制,开始直辖各兵镇府兵,命令所有门阀世家的家将家臣家兵改回汉姓,想斩断关陇贵族们赖以存在的军事基础。但关陇贵族哪可能这么轻易丢掉自己的根基?他们表面上对圣人顺从,可实际上,仍旧以族中子弟门生故吏义子假子把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以往的家兵摇身一变,成了家丁家奴杂役随从,少则数百多则数千,家家户户以另外一种方式将家兵延续了下来,若是将关陇贵族各家放在京城中的私军汇聚起来,少说也是一支人数几万的精锐之师,这对于圣人皇族来说,绝对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对于现在这种变种的家兵形式,圣人心中不舒坦,只能活在黑暗中的关陇贵族更不舒坦,于是两者便相互算计相互对峙渐行渐远,终于演变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苏威叹了一口气,叹息道:“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圣人想打破关中本位的惯例,将帝都迁往洛阳,跳出关陇贵族牢牢把控的关中。而且从政治上说,天下分裂已有数百年之久,南北人心的隔阂不是短短几十年办到的,如果迁都洛阳的话,朝廷可以居天下之心御天下,既然西制关陇东瞰中原,也可北望河北南顾南陈。这是其一。”

“其二关中人口众多,但可耕关中平原土地少,粮食无法供起一个大一统王朝都城之所需,如果从外地大量输送粮食的话,不仅增加运粮成本,更要命的是一旦天下有变,极有可能被敌人掐住粮食这一关。先秦时期的关中人口不像现在那般稠密,而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加上有崤函之固四塞之险,是以秦汉皆因关中成就帝业,不过现在人口激增耕地骤减,关中再也无法发挥出先秦时期的作用了。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大兴城就已经不适合作为帝都了,因为随着战争结束人口暴增往来商旅不断,吃饭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虽说广通渠的开通让河北山东之粮补给京城,但是这些粮食到了这里以后,价钱已经翻了好几番,令百姓苦不堪言;若是将国都迁到洛阳,那么不事生产的数目庞大的军队达官显贵商人旅客奴仆婢女也会跟着去,必将大大的减轻粮食压力。而洛阳靠近几大产粮重地,则没有这么多的顾虑。”

苏亶皱眉道:“但是洛阳也有便利所带来的弊端啊,朝廷强则四面出击御极天下;要是弱了,则各路诸侯从四方来犯,而有崤函之固四塞之险的关中,怎么说也能像董卓那么,关起门来坐观山东群雄争斗。”

苏威摇了摇头道:“从防御方面上说,洛阳并不大兴差,它地处黄河南岸,跨伊洛涧几条河流,北倚邙山,南对伊阙东据虎牢西有崤坂。只要经营好古之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就能完美的守卫着洛阳安全。另外伊洛平原地力肥沃,周围水陆便利,可以很好地解决京师的供应问题。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定都洛阳的话,符合当前的局势,可以让皇帝稳坐中央遥控天下,集中全部精力巩固皇权革旧图新维护大隋王朝的统治,而不用时时担心被‘自己人’从内部发动兵变,只要胜利度过这个关键时期,国都在哪里其实都一样。”

“祖父指的‘自己人’是关陇贵族?”苏亶问道。

“正是关陇贵族。”苏威点了点头:“光武刘秀统一天下之时,也曾考虑过西汉长安城为国都,可当时天下人心尚未稳定,且他依靠南阳豪强河北豪强得天下,两大势力之间又以姻亲等方式相连,若是迁都长安城,定然引起这些人的不满。所以最后放弃了迁都长安的念头,老老实实的在洛阳生根发芽。历史证明刘秀选择洛阳是是明智的,它对维护东汉统一地方稳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圣人和关陇贵族的关系与刘秀类似,是以明明想迁都洛阳,但却受制于关陇贵族,最终只好营造大兴城。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圣人太子和关陇贵族关系越来越恶劣,圣人在世还好,若是不在了,被寄予重望的太子未必可以震得住这些人,所以圣人在世之时迁都洛阳,其实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不怕关陇贵族据关中自立?”苏亶说到这里,又自问自答道:“我明白了,圣人让能打仗卫王坐镇凉州,就是想让他从西边盯死关中。”

苏威笑着说道:“卫王攻略西域才是重点,而威慑关中只是次要任务。毕竟大隋王朝国泰民安,普通老百姓吃得好穿得暖,又怎么可能愿意造反?而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单靠矛盾重重人心不一的关陇贵族的话,是不可能成功的。”

苏亶这才恍然大悟:“我明白了,祖父是让我先去豫州做出一番成绩,若是做得可以,便能在洛阳附近当个刺史之类的,是不是这样?”

苏威欣慰一笑:“正是如此,要是迁都洛阳,豫州就是现在的关中,豫州各州刺史之位都是炙手可热的职位,一般人根本抢不到,我的意思是让你尽快成长起来,然后在迁都之前,抢占一个豫州刺史。”

苏亶无话可说了,倒不是他对这个官职有不同的想法;他奇怪的是迁都明显是祖父一家之言,也许是从关陇贵族各家家主被抓一案猜测出来,不能全信。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对朝堂了解不多,没有反驳的理由。

这时,房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有人禀报:“启禀阿郎,赵国公和张将军来了。”

“我知道了。”苏威是关陇士族,和军武起家的关陇贵族不同,但是怎么说都是同僚,面子上的功夫得做到位,听说李仲文和张瑾来了,便亲自出迎。

李仲文张瑾见到苏威亲自出迎,连忙行礼道:“冒昧登门,打扰苏相了。”

“这是什么话?怎么能叫拜拜呢?”苏威还了一礼,笑眯眯的说道:“平时请二位都请不到,今天好不容易上门一趟,不将二位灌醉,我今天便不让你们走。”

三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苏威一摆手:“请!”

“苏相请。”

……

进了苏府,三人在外书房落坐,下人给他们端上几碟小菜几壶放在木桶中冰镇的葡萄酒,苏威令下下退来,亲自取出一壶,将壶盖掀开,顿时微带甘甜的酒香四溢,苏威把醇香的葡萄酒注满三杯,举杯笑道:“方才只是玩笑话,不过你们二们难得来一次,确实要陪我喝几杯。我先敬二位,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