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世家之不幸、天下之大幸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3269 字 2022-11-15

经济学本身就没有完善的系统理论,受众面又是如此的狭窄,而且人的思想又受到儒家思想的禁锢,如何出得了经济大师?

杨集所要做的,就是准备效仿管仲,将凉州打造成一个只收关税和交易税的“自由贸易大区”。

别的地方他虽管不着,但是他知道凉州各州各县、各个关卡的官员都巧立名目的盘剥没有后台背景的中外商人,一旦“凉州自由贸易大区”设立,就能把落入不法官员和路霸的各种过路费、过关税统统收为国有,这么一来,不仅凉州财政大涨,还能鼓励更多没有背景的商人来凉州经商、居住,继而促进凉州经济的全面发展。

“大王,您准备征收商税?”杜如晦敏锐的问道。

“自然了。”杨集冷哼一声道:“都是大隋子民,种田的农民要交税、跑船的要交税、放牧的要交税。为什么经商的就不交呢?原因还是世家门阀、达官贵人在背后支撑着,使天下商业之所得,十之七八都流入了这类人的府库之中。”

“别的地方我管不着,但是谁想将货物运出凉州、运往西域,就必须获得州牧府颁发的外贸执照,若是谁敢不交、谁敢不安分,我就取消其外贸的经营权。所以这个外贸执照,就如同是悬在商贾头上的一把利刃,谁被取消了执照,便再无外贸之权,那等百倍、千倍的损失,谁也无法承受。而世家门阀、达官贵人所支持的商贾,乃是财雄势大的一群,只要这群人安分守己,余者皆不足虑。”

自管仲开始,商税便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垂涎的肥肉,但哪怕是汉朝盐铁官营,也没有真正使天下商贾缴纳赋税,原因就是天下大商贾的背后皆是世家门阀和达官贵人。朝廷想要收商税,那就是一头雄狮与无数头大老虎夺食,于是这些得利的大老虎又鼓捣出什么“与民争利”之类的说辞鼓动天下,好像朝廷只要征收商税,那便与天下人作对似的。

这种社会问题,也是法制问题、体制问题,更是皇帝与世家共汉天下造成的。若是寒门子弟大兴、朝廷人才多源化和多样化,那么朝廷对世家门阀的依赖会大大降低;只要朝廷在治国人才方面不受世家掣肘,那么一些改革也能在小规模的流血冲突中得以进行。

杨集也知道这是长远的工程,没有长期不懈的坚持,根本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只要今天把种子种下去,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的。

至于世家门阀的态度,杨集还需在意吗?

当然不!

既然都得罪死了,再得罪一次又何妨?

杜如晦听了这些话,顿时被杨集的雄心、野望惊呆了,一时半会有些接受不了。同时也有些难以置信!因为杜如晦知道杨集就是丝绸之路和外贸的最大获益人,若是真的搞这什么外贸执照,岂不是率先把他自己套进去了?

若是真能做到那一步,必将是世家之不幸、天下之大幸。

望着策马远去的杨集,他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种不好的直觉,自己貌似是上了贼船。

。。。。。。。

“娘子,快到家了。”杨集策马来到一辆能跑长途的马车旁说道,这马车外面满是不规模的难看痕迹,那是溅在上面的淤泥干燥脱落留下的痕迹,可是马车之内却干净得好像纤尘不染。

车厢内,萧颖一身白衣胜雪,与同样不染纤尘的柳如眉述话。旁边还有一个裴淑英,她自离家出走以后,便一直赖在王府不走,当杨集一家三口远来甘州,她又以前来开店做生意为由,紧跟不舍。

萧颖听丈夫说快到家了,连忙从里面拉开挂着薄纱帘子的格子窗,探头向外张望,长途跋涉使她容颜憔悴,但精神却是极好,更显淡雅脱俗。

率先入眼的是自然是笑容可掬的杨集,而杨集身后是一座耸立在州牧府前广场中间的巨大假山,她知道那是张掖城地标性建筑,往北便是府衙,而他们在张掖的家,则是位于“同心圆”以东第一坊,需要向东南方划一条弧线,方可到达西坊门。

看到这里,萧颖便料到丈夫要去府衙会见麾下文武,否则的话,他们这支队伍就直接从之前经过的街道南下,从东坊门回家了,她问道:“郎君要去府衙么?”

杨集无奈的说道:“离开近半年,落下了太多的公务,肯定有许多大事需要我来处理呢!今天怕是要忙碌得很晚才能回家。”

“郎君身为凉州牧,当以国事为重。”萧颖漂亮的大眼睛凝注在丈夫脸上,柔声劝勉。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事重要。”杨集说完,便向前来迎接的薛举交待了几句,便带着宋正本、魏征、凌敬、尉迟恭等人,以及百多名小官向州牧府行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