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去其首脑、争分夺秒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4234 字 2022-11-15

“……”

仆骨崇听到俘虏们的声音渐渐走向统一,顿时吓得脸色惨白、冷汗直流;车勒辽听了,则是气得瞠目结舌。

杨集看到越来越多的俘虏磕头求饶,便朗声说道:“我也知道千错万错,都是你们酋长、你们将军的错!和你们半点关系都没有;我也不想杀你们这些‘无辜’的人。而且还给你们最后一个机会。”

俘虏都松了一口气,只要有活命机会就好。

“接下来,我会带着你们去对付凶残的突厥人。百夫长以下的将领由你们自己从军中选择,你们认为谁能带好你们、谁有本事,就选谁。”杨集朗声说道:“这些新的将领,我给你们一天的时间来推荐,而且他们将会领着大隋的俸禄、成为大隋的军官;全家老少,尽皆过着大隋人的美好日子。”

“多谢大王!”俘虏丛中,传来阵阵欢呼声。

草原的等级观比大隋还要深入人心、比大隋还要严重,酋长相当于个个奴隶主,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非但残酷的盘剥奴隶,就连普通牧民的收成,也多数落入他们之手;至于军队之中的将领,几乎都是酋长的兄弟子侄,普通牧民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只要一代人是普通牧民,那么世世代代都是普通牧民。

杨集这个恶魔,如今不但没有杀他们,还让他们自己穷兮兮的群体当中选拔将领;虽然说百夫长及其之下的将领职位不算高,但是对于这些普通士卒来说,至少是一个希望、至少有了盼头。

俘虏们的表现令杨集十分满意,他知道自己在大湖区的‘威’已经够多了,接下来应该示之以利了,等嘈杂的声音渐渐消息,便说道:“只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你们立下战功,我便按照大隋军规将你们提拔为千夫长、万夫长、将军、大将军,赐予你们精美的瓷器、赐予你们结实的铠甲和铁锅、赐予你们御寒的衣服和美酒。让你们过着比你们酋长还要好的日子。”

杨集此言一出,场面顿时又炸开了。

隋朝的将军、大将军地位可是很高的,至于有多高,没有人知道,但他们知道慕容卑昔日向大隋称臣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大将军而已。

或许他们当不上大将军,但是只要立功了,至少可以和隋人一样有粮吃、有房子住,再也不用过着那种将一口破铁锅、一柄破刀当成传家宝的日子了;再也不用担心父母孩子冻死饿死在冰冷的寒冬之中……

仆骨崇虽然料到自己会失去很多很多,但是当他听杨集要让这些俘虏去作战的时候,一颗心便活了。

他觉得杨集一定会让自己去约束俘虏、带领俘虏。可是他万万没想自己在杨集眼中,连个屁都不是;不但把他一脚踹开,还当着他的面把俘虏们收买干净。使他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一个毫无用处的废物。

更让他恼火、心惊的是:这些该死的俘虏,竟然这么怕杨集、竟然这么信杨集,眨眼之间就把他卖得一干二净,开始以隋人、隋军士兵自居了。

“回大帐!”杨集没有继续说什么废话,带着众人回了中军大帐。

回到帅帐之中,杨善会微笑道:“恭喜大王,不但解决了后患,而且再添一支军队;若是崔师都督也用此法解决收编俘虏,大湖区就是我们大隋的了。”

尉迟恭皱眉道:“长史是说,这些俘虏就这么成了我们的军队了?不会再造反了?”

“自然!”杨善会笑着说道:“俘虏中的将领,是各部酋长的亲信,一旦这些人带头闹事,除了动兵戈镇压以外,我们别无他法,大王先是把将领们关押在另外一处,使普通士兵成了一盘散沙,不足为惧。此刻大王再以军官之位、重利诱之。”

看着尉迟恭不以为然的神色,杨善会继续解释道:“酋长任所命的将领都是他们的亲信,这类人良莠不齐,在军中并不怎么得人心。而士兵最佩服的,却是那些有勇力、有能力的人,所以士兵们选出来的军官,必然是有威望、有能力、得人心、出身不好、不受重用的人。”

“这些被推荐者,对酋长恐怕没有多少归属之心,反倒是大王给了他们机会,他们自然会心向大王。只要这些新将领稳定下来,那么其他士兵自然会跟着他们走。”

尉迟恭这才弄清楚杨集此举的真正用意,他想了想,皱眉道:“只是,这些俘虏背叛得实在太干脆了。”

杨善会明白尉迟恭的意思,知道他担心这些人临阵倒戈,便耐心的解释道:“其实尉迟将军只要仔细一想,就会发现俘虏们的表现并非偶然:首先是草原人尊重强者、崇拜强者,以追随强者为荣;而大王和大隋王朝,无疑是强得不能再强的强者,所以他们觉得投降并不可耻,而是荣耀;其次是他们的酋长、将领也沦为我军的阶下囚,一个二个尽皆自身难保,这又使他们的投降,失去了后顾之忧。正是有这两个因素,所以他们在利诱之下,投降得既合情又合理、既干脆又爽快。”

李大亮在一旁说道:“我认为把酋长、将领们干掉更好。”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杨善会笑了笑,目光望着杨集:“但不知大王有何打算?”

“崔师初来乍到,还需要这些酋长帮忙,暂时还杀不得。至于那些酋长们委任的将领皆杀之。”杨集看向尉迟恭,眸中闪过一抹冷芒:“敬德,去把酋长们一一甄别出来,然后把他们的的将领统统沉湖。”

“喏。”尉迟恭应了一声,杀气腾腾的走出了大帐。

“大王英明!”杨善会望着杨集,露出了浓浓的赞赏和佩服之色,比起自己和李大亮的观点,杨集的决定无疑更高明一些。

大隋暂时还需要的酋长,虽然有发展成慕容卑的后患,可是他们一旦失去了这些亲信和爪牙,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干不出大事来。

更何况此时他们还是俘虏身份,杨集怎么杀都无所谓、怎么杀都合情合理,甚至还能那些惨遭盘剥的普通士兵、牧民,更加忠诚。

诚可谓是一举多得。

至于那些变成了空壳的酋长,纵然再恨,但又能说什么?敢做什么?

“长史,未免夜长梦多,你立刻以我的名义给崔师写一封信,让他敢这么干,并且说明这么干的益处。”杨集吩咐道。

“喏!”

。。。。。。

正如杨集之前所料,东突厥六万大军当天黄昏就到了姑且水西岸,他们见天色已晚,便择地扎营;随军的两三万名牧民也抓紧时间,将充当军粮的数十万头牛羊一一收拢。

在他们所划定的营盘正中间,很快就立起了一杆三丈高的白色狼头旗,士兵们以此为参照,纷纷在四周支起了帐篷。而在旗帜之下,有一辆由二十匹战马拖曳的巨大帐篷车。

车夫所坐的辕座后面,是一块丈余深的平台;而平台后面,是一顶用银线和羊毛织成的王帐。此时正有一名突厥青年站在平台,他头戴脱浑帽、身穿隋制亮银盔甲、手握装饰华丽的腰刀,从他‘中外合璧’的衣着来看,多少有那么一点点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