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大动干戈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2447 字 2022-11-15

不过世家门阀们再怎么努力挽回形象,可那些被廉政司拿下的闲官,毕竟出自他们的家族、是他们的子弟,这些人败坏的可不仅只是他们自己的名声,更是所在家族的名声。

在这个品德至上的年代,名声代表诚信,有一个好名声,便能昂首挺胸的走遍天下;若是名声臭了,简直是寸步难行。

好在杨广不是杨集,而且此番打击的涉及面、打击面、牵涉势力之广之大,也远非凉州所能比,他并没有将犯事闲官的名单公布天下。

只是将犯事的官员依法论处、没落其财产,夺其散、勋、爵职务,使其本人和后人不再享受朝廷的无限供养。

此番行动以挂名在议事堂的廉政司为主,御史三台协同作战,前者是新成立的部门、后者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而且经验老道的御史大夫张衡正在向相国发起冲刺,所以这两部门的每名官员都蹩足了一口气、想打一场大大的胜仗。

加上又有关陇贵族斗杨家的大事件做掩护,导致这风暴行动来得十分突然、十分迅猛。

而杨广在决定对付闲官以后,就令河南府、京兆府暗中收集证据,正是因为两大直辖地前期做了充足准备、全力配合,使得这场风景,仅仅只用两个多月时间,就拿下了一万两千多名闲官。

其中光是关中地区就拿上了九千多人,这一来是关陇闲官多;二来是京城东迁以后,这些闲官如同挣脱了沉重的枷锁一般,开始变得肆无忌惮,根本不知刀子早已悬在他们的头顶之上。

随着一万两千多名犯官在确凿证据之下落马,大量田产、钱粮分到百姓手中,杨广和朝廷的名望也得到了暴涨。

不错,就是暴涨!

这不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名望,而是因为造福百姓、为百姓做主所获得的实实在在拥护。

杨广这番大清洗,固然惹得世家门阀、尤其是关陇贵族的进一步不满,但换回来的,却是数量庞大的百姓的民心。

这笔买卖是否划算,也只有用时间去验证了,不过依照凉州的例子来看,杨广以民为重的行动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关中地区、洛阳地区不同于凉州。而杨广的目的,则是打破世家门阀把持天下数百年的固化形态,现在不过是用凉州的良方对腹心之地进行一次试探和摸索罢了,他若是想再进一步,所面临的阻力远比现在强大,越到后面、将会越难。

然而杨广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清洗完一批后,他让廉政司将战斗进行到底、继续彻查仍旧庞大臃肿的闲官群体,他誓要裁汰冗官冗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实在是太赚钱了。

闲官群体被北魏、西魏、北周、大隋养了百多年时间,早已是一头头肥头大耳的大肥猪,宰了一头就得到难以想象的财富,这次他一次性宰了一万多头,除了归还苦主那部分,国库还进账近千万贯钱,奇珍异宝、地契、田产更是多不胜数。

这令人震惊的巨大收获,也让杨广觉得杨集说得半点没错,这世上没有什么经营方式比明抢来钱快。那些贪官狗官的钱财主要是靠贪墨、或者掠夺百姓而来,杨广干脆抱着「猪养肥了就要宰」以及「为民除害」的原则,明抢他们,动起手来,更是没有丝毫心理障碍。

这笔横财也使骁果军的训练费用、武器装备、军饷全部有了着落,根本花不到国库一文钱。

杨广有了钱,又不安分了。

他考虑到大隋与高句丽未来必有一场大血战,大隋要想灭了高句丽,不仅要派大量的军队,还要把足够的粮草物资送到前线,但是十分关键的长约四百里的辽西走廊异常难行,一到雨季,辎重大军就无法通行。

杨谅和高颎当年在陆上的失利,就是辎重军因为辽西走廊路途遥远、崎岖难行、气候苦寒、雨水不断,导致他们无法将粮草送到前线。而抵达辽西的战兵逢暴风雨,不仅补给困难,还使患病将士得不到有效治疗,慢慢就出现了席卷全军的瘟疫,最终导致这场声势浩大的远征,尚未开战,将士们损失殆尽。

若是无法克服运输难的问题,大隋日后远征高句丽之时,也将非常困难,所以在辽西走廊之上修条平坦、宽阔、结实的官道,乃是势在必行之事。

而且大隋在辽西走廊东边有了漠州郡、辽西郡(辽州),朝廷要想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加强走廊两边的沟通,辽西走廊也得有一条便捷的官道方可,不然那边忽然爆发战争,幽州这边根本应援不及。

所以不管是出于战争因素考虑、还是出于对国土掌控的考虑,朝廷都必须把这条修出来。

杨广有了这个想法后,便把辽西走廊这个大项目立项了,整条官道走向、路面、沿途关卡,全权交给工部设计,然后再分段承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