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兵分三路,齐头并进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2153 字 7个月前

同样的,杨集的皱头也微不可查拧了拧:斛律政在史上深得杨广器重,后来更是接替段文振的兵部尚书之职,同时也是第二次高句丽战争的‘执行’主帅;然而杨玄感起兵反隋之时,斛斯政不但是杨玄感谋反的关键人物,而且还利用职权之便,向高句丽出卖了隋军一切军情,利用高句丽大军把杨广为首的远征军牵制在了辽东。但因杨玄感造反失败,斛斯政便逃到高句丽,然后把隋朝所有机密都告诉了高句丽,使对方对大隋虚实了如指掌。

以他的行为来说,是个足以和秦桧相提并论的奸臣、卖国贼,不过他现在还不是,杨集便将他默默记在心上;决定散朝以后,让人重点关注、调查斛斯政。看他究竟是哪家哪派放出来的贼种。

“三十多万大军每天的吃喝用度惊人,单靠并州一州供给,压力实在巨大。朝廷虽然可以从雍州、冀州调粮,然则转运之间,必将耗尽无数人力、物力、畜力。如此劳民伤财,实非朕之本意。况且并州道路险阻漫长,如若数十万大军以一路北上,势必连绵数百里,若是突遇不测,队伍就会四分五裂,若中央有事,则首尾不知道!虽然有汉武帝出关兵连千里的壮举,但这也是招致失败行军之法。因此,朕决定兵分三路。”杨广看到了愕然的杨集一眼,接着向宏声向大臣们说道:“中路军沿并州汾水北上、西路军沿雍州洛水北上、东路军沿冀州幽州北上,三军齐头并进,而后,在阴山北麓集结。诸卿以为如何?”

“圣人英明!”文武百官大喜过望,纷纷出列表态。

这般兵分三路,并州的后勤压力为之大减,而北巡的目的和效果,其实与一路北上无异。

杨广所说的种种好处,也不是没有人想过,然则当时的杨广知道汉武帝出关、旌旗连绵千里,一门心思要超越汉武帝,一门心思要一路北上,所以谁都劝他不成。但是皇帝忽然之间,仿佛开了窍一般,主动采用最节省、最合理的分兵之策,诸臣自然欣喜若狂了。

而诸多负责后勤事项的官员,更是感到肩膀上的压力一松。

杨广这么安排的目的自然是为杨集的行动做掩护、掩饰,不过见到文武百官如此拥护,心头也不禁滋生出一种得意洋洋、飘飘欲仙的感觉,这种受人吹捧、诸臣一致赞同的感觉,却是远比超越前人的虚假的、无用的面子实在多了。

等到大臣安静下来,他定下心神光注视着段文振,沉声下达指令:“段卿,朕任命你为雍州道行军总管,率五万大军北上,先到五原郡养精蓄锐、探清前方军情,授予你临阵决断之权。但是你给朕听好了,千万不要扰民;否则的话,军法从事!”

诸臣现在都认为他爱民,那他自然要把仁义之君这个角色扮演到底了,若不然,岂不是打他自己的脸么?

“臣遵命!”段文振深礼一礼,郑重承诺道:“臣麾下将士若是行不法之事,臣自刎谢罪。”

“你明白就好!”杨广点了点头,目光看了蠢蠢欲动的武将们,稍一思忖,便点将道:“辛世雄、李仲文。”

辛世雄、李仲文大喜过望,两人不约而同的出列,大声道:“末将在!”

杨广看了他们一眼,沉声下令道:“朕任命你二人为雍州道行军副总管,协助段总管行动,一切听令于段总管,不得擅自做主。”

“末将遵命!”辛世雄、于仲文大声应命,退到段文振身后。

见到杨广把西路军安排妥当,杨集心知接下该是自己了,就是不知他除了杨义臣之外,另外给自己安排副手又是谁。这让他颇为期待。

“卫王杨集!”不出杨集所料,做好铺垫的杨广果真是点了他的名。

“臣在!”杨集已然准备就绪,连忙起身,大步来到大殿中间,神情肃然的向杨广拱手一礼:“请圣人示下。”

“卫王,朕任命你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六万大军沿着冀州、幽州北上!”杨广停了一下,接着又虎着脸、愤愤然的一挥手,厉声说道:“另外,高句丽在我大隋边境集结三十余万大军,其不轨之心昭然若揭。朕北巡期间,高元极可能做出不利大隋、不利会谈之事,为了便于行事、应对极可能出现的冲突,特加封你为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督冀州幽州诸军政事务,谁敢不遵,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