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如果老娘事发,麻烦大如天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2340 字 7个月前

“喏!”执礼官员身子一旋,回到殿前朗声道:“圣人有旨,宣议事堂宰相、御史大夫张衡进殿露章面劾!”

御史台官员发起弹劾的方式有“露章面劾”和“封章奏劾”两种:露章面劾也称“面参”或“仗弹”,即是在朝会之上当众宣读弹劾文章,“仗弹”则是常在皇帝坐朝时,对着仪仗宣读弹文,以示威权,兼含警戒百官之意。每当御史“露章面劾”之时,被弹劾的臣子在不管自己是否犯有过错,都必须恭恭敬敬地立于朝堂中间、聆听对方弹劾,以示对律法权威的敬重。

封章奏劾又称为“状弹”,即弹劾者将被受弹劾者的罪状写入奏疏,密封后转呈皇帝,由于封章奏参保密性强、内容不易外泄,因此一般纠弹多以封章行之。

此法产生的初衷是朝廷为御史言官安全而创,因为一些御史言官惟恐自己遭到报复、祸及家人,不敢当面弹劾明明有罪却位高权重的人;而封章奏劾的诞生,既可以消除御史言官的后顾之忧、使监察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能让大臣做事的时候,有所顾虑,不敢那么嚣张。杨坚后来根据此法,又在各坊安置了“检举箱”,授予了天下臣民监督官员之权力。

当这“露章面劾”和“封章奏劾”并行之时,御史言官为安全计,一般遇到大事件、弹劾大人物时,都会采用后者。

绞尽脑汁商议半天、颇觉疲惫的满朝文武听到“露章面劾”四字时,都是心中一凛:张衡虽然亲自调查圣人十分的私钱案,但他是位高权重的御史大夫、议事堂相国,如果此行仅仅逮到小鱼,根本用不着他亲自出面,然而他此番一回来就用“露章面劾”的方式弹劾人,说明他不但有铁证在手,而且所弹劾的对象还是一条或几条大鱼,但不知是谁要倒霉了!

不一会儿功夫,张衡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而在他身后,一名礼部官员手捧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包袱。

“臣张衡参见圣人!”此时的张衡看着很是狼狈,两眼都是血丝。他是从洛阳日夜兼程的赶入关中的,听说朝会尚未结束,连回家洗漱都没有,就急匆匆的带着调查结果赶来上朝了。

杨广目光看向憔悴了不少张衡,和颜悦色的说道:“张卿辛苦了,平身吧!”

“谢圣人!”张衡站直了身躯。

杨广看了礼部官员手上的包袱一眼,心知他已经张衡已经查出结果了,又向张衡说道:“想必张卿已然有了结果了!”

“正是如此!”张衡在众多各异目光注视下,将那包袱打开,取出里面的奏疏、罪证,朗声说道:“圣人,臣与李刑部奉命彻查私钱以来,发现豫州很多官吏贪墨成风、阴险纵恶,彼等贪官污吏平时贪墨成风、盘剥百姓,而今更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铸私钱不法之事,给查案制造重重迷雾。故臣与李刑部、河南府尹以重典治吏、安定人心。其中失当之处,还请圣人赐罪。”

张衡和李圆通此去调查,是有时间限制的,两人为了如期扭出铸私钱者,便协同河南府尹卢楚,采取了一些逾制手段和办法,防止一些官员混淆视听,不分轻重的先对自己来一波攻克,便事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辩。

“张卿平息民怨,及时制止了打砸哄抢事件的发生,乃是利国利民之举,若是办案途中,对不法官吏、对有嫌疑官员过激一些,朕也能理解!”杨广也知道张衡和李圆通、卢楚抓了不少官员去关押,不过他看问题的是角度自然与官员不同,于他而言,天下安宁才是头等大事,至于张衡和李圆通越权之举,并没有放在心上。

此言一出,下方一些臣子面色变幻、神色莫名。显然,他们是“重典治吏”的受损者。然而君臣几句话,就让此事翻篇了,使他们无法含糊其辞、颠倒黑白、避重就轻。

随着一名内侍上前,将一应奏疏、罪证递至御案。

殿中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一些人见着杨广一一阅读,心思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