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依史部署、以史为戒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2166 字 7个月前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长白山-萨水这一部分了!”杨集说道:“这个区域的地势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这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河流湍急,其中十分宽阔的鸭渌水、萨水等重要河流都是从东北流入乌湖海(黄海)。这个区域山势险峻,要塞、堡垒遍布于险山、隘口之上;我打算采用的战法打法便是你们之前说的稳打稳拿、步步为营。”

“在我看来,这个区域的要塞就像是钉在大地上的钉子,只要把钉子一根根拔掉,大军就能平平安安的推到萨水西岸,要是拔不掉,沿着海岸线走行的粮道非常容易被山上敌军下来破坏。”

说到这里,杨集不禁看了看宇文述、于仲文、崔弘升、薛世雄,记得杨广史上第一次远征高句丽之时,他本人亲率主力大军包围辽东城;然后分出九路大军、共计三十一万兵力直取平壤。时为扶余道行军总管的宇文述便是这支大军的主将,而乐浪道行军总管于仲文、沃沮道行军总管薛世雄、遂城道行军总管崔弘升和另外五名行军总管都受他节制。

结果他们还没有抵达平壤平原,负责为他们运输粮食和辎重的水师就因为主帅来护儿刚愎自用、争功心切,中了高建武诱敌深入之计,先行惨败于平壤城瓮城之内。而宇文述等人深入腹地,陷入了关键要塞攻克不下、粮草供应不上的悲剧,有序后退的三十一万大军被大水淹死大半以后,从有序撤退变成了大溃败,接着又被诸多要塞中的敌军接二连三的冲杀,最终只有三千人左右活回辽东。渙

平心而论,来护儿要是遵守杨广定下的“毋得轻军独进,以致失亡”,要是听从周法尚的劝谏;以宇文述和于仲文、崔弘升、薛世雄、荆元恒、辛世雄、张瑾、赵孝才、卫玄的军事水准,以及水陆大军的兵力和充足的物资,他们绝对能够拿下平壤。而第一次高句丽之战,也以大隋灭高句丽而告终。

现在比起记忆里的那场惨剧,杨集手上没有声势浩大的水师,物资主要是由陆上运输,即便汇聚在辽东的粮船可以贴着海岸线行走,但是他为了避免陷入宇文述等人的困境,还是决定把“长白山-萨水”这个区域的钉子一一拔除干净。

“当然了,具体要用多少军队去拔除这个区域的众多要塞,一切都要观势而行、因机而变。”杨集又补充道。

“喏!”众人听得心服口服,高句丽之前被杨集歼灭了十余万大军,他们这一次,如果能够成功将辽东这三十多万歼灭干净,那么接下来战斗就会轻松多了、从容多了,也无须贪功冒进。

“大王,第三个区域呢,又有什么名堂?”裴矩捊须而问。

“第三个区域则是萨水以南!这个区域,估计称之为‘萨水浿水’平原,这里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以平原和低矮的丘陵为主,主要平原有顺安平原、平壤平原,平壤城便位于浿水岸边。”杨集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只要我们渡过萨水,便有开阔的地势作战,而百济王扶余璋看到我军打到了这一步,一定率军北上。所以,我们在‘萨水浿水’平原可用之军,不减反增。”

其实杨集还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那就是把高句丽的生存空间挤压到三九线以南即可,接着让实力相当半岛三国继续并存、争斗下去。渙

他这个想法主要是吸取了李治的教训,李治灭了高句丽、百济以后,导致新罗再也没有天然敌手,当新罗看到唐朝这个宗主国非复之前强大,又对半岛关注不够,于是把半岛侵占得一干二净,而这个强势崛起的势力比之前的高句丽更加凶悍;到了后来,终于发展成唐朝的大敌之一。

它和吐蕃一东一西配合默契,时不时的进攻唐朝,令唐军疲于奔命,而生在名将凋零时代的薛仁贵俨如灭火员一般,这边战事还没打完,又得跑去另一边。

其实类似的失误,千年后的中原王朝似乎也犯过,倾尽全力的辛辛苦苦的帮安南猴子统一天下,结果却给自己养了一个大敌。

至于大隋,大隋当前的人口还不算多,发展的重心又重在西方和北方,所以他这次即便灭了高句丽,可是大隋王朝在战后不久,一定和李治之后的周朝和唐朝一样——不再重视和关注贫困苦寒的半岛;如此久而久之,必将被重新崛起百济、新罗,亦或是新崛起的势力蚕食干净。

有鉴于此,所以杨集认为与其便宜潜在的对手、与其给自己培养一个强敌,倒不如让他们在狭小的空间之内,继续保持三足鼎立之势,共存下去。

他们三方纷争不休,一个二个只能拼命讨好强大的大隋王朝,而不是进攻。

不过杨广毕竟是让他来打灭国之战的,而全军上下现在也以灭高句丽为无上光荣,此时若是把这想法说了出来,将会挫伤将士们的士气,杨集决定打下平壤平原以后,再提出来。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