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好“饭”不怕晚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1613 字 7个月前

围观的老人们或许写不出这样的联子、书法,可是他们的鉴赏能力不容置疑,他们仔细看了看,也都纷纷叫好。

“论起书法之美、笔力笔意之成熟,大王或许还不如钟繇和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名家,可是大王的字自成一派,完全当得起当代名家之誉,说是冠绝当代也不为过。”一名年约五旬、长相“特殊”的男子说道。

金城太守房恭懿笑着说道:“既然欧阳信本也这么说,自然是没有错。”

欧阳信本便是欧阳询,他出身簪缨贵胄之家,其父欧阳纥骁勇善战,后来子承父业,任廣州(南海郡)刺史,都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陈宣帝陈顼担心坐镇岭南几代的欧阳纥割据一方、自立为帝,便拜其为左卫将军,令他入朝为官。

欧阳纥的确是心怀异志,一听这个任命,又想着岭南有五岭之险,立刻据廣州起兵反叛。然而此人志大而才疏,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被冼夫人轻轻松松的灭了,偌大欧阳家仅仅只有十三岁的欧阳询因逃匿幸免于难,其余悉数被押回建康城诛杀。

此后过了两个月,陈顼因生母驾崩,于是大赦天下,身为“在逃人员”的欧阳询恢复了自由身,并被父亲生前好友、文学大师、书法圣手江总收养。

在江总的悉心教导下,极有天赋的欧阳询与大隋成了鼎鼎有名的书法名家、经学宗师、文学巨匠;可惜的是欧阳询长得奇丑无比,他那缩头夹肩、略带驼背的形象活像是一只猕猴,甚至有人在背后说他不是欧阳纥的儿子,而是其母与一只猕猴的产物。

杨广在大业元年听过欧阳询美名,便打算破格录用,时为内史侍郎的虞世基认识欧阳询,便向杨广说欧阳询长相有失雅观,不宜为官。

这倒不是虞世基妒忌贤能,更不是对丑人有偏见,而是官员仪表代表了朝廷的形象和颜面,所以历朝历代选官用人之时,不但要考校预备官员的才学、品德,还要看预备官员的长相仪表。但是杨广大言不惭的说他不是以貌取人的皇帝,于是不顾虞世基劝说,兴致匆匆的任命欧阳询为太常寺博士。

可是过不了多久,杨广就受不了欧阳询迥异于人类的相貌了,但是又不能无缘无故将他革职,于是将他外放为官。

欧阳询在指指点点里长大,早已养成一颗强大的心、拥有不屈不挠的意志,他非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珍惜机会、敢于任事、敢于担事,成为一名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恪尽职守的贤良干吏。然后再用实实在在的政绩、万众称赞的良好口碑,击破了一切与其长相有关的流言蜚语,从一个下县县令升为如今的金城郡主薄。

房恭懿爱惜其才,更欣赏其德、其不畏流言的顽强意志,一听他出言称赞杨集的书法,便借机向杨集提了提。

“欧阳信本?”杨集首次听闻此名,一点印象都没有。

房恭懿立刻介绍:“大王,此乃金城郡主薄欧阳询,信本是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