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一十一章 繁简之议

“而宝岛的这个台,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里并没有,是文字的结字法发展到成熟的篆文以后才开始出现的。”

“《说文解字》里的解释:台,观,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

“篆文上边像台上建筑顶部的装饰,中间是高的省略,下边从至,表示是人们登临游观的方形高而平的建筑物。”

“古人堆土以筑高台,用来了望四方,所以‘台’的本义就是了望台,指用土筑成四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高台是不需要屋顶的,因此隶书将屋顶‘亠’去除而以‘士’代替,表示一个男子站在高处当卫兵。”

“到了元代,在俗字的应用中,常把‘台’简化为‘台’,例如《太平乐府》,《目连记》,《金瓶梅》,都可以找到这种同音替代的样子。”

“而宝岛的这个台,其实本来也是个‘误字’,因为据林绍豪的考据,这个名称可能是从闽南语‘风筛’的‘筛’演变而来。”

“所以鲁鼎梅重修的《台湾县志》云:‘所云台者,乃土人见飓风挟雨四面环至,空中旋舞如筛,因曰风筛,谓飓风筛雨,未尝曰台风也,台音筛同台,加风作台,诸书承误。”

“所以从这个考据来论的话,宝岛本来不该叫“台岛”,而应该叫‘台岛’,而这个‘台风’,又一般认为是从粤语‘大风’演变而来。”

“1956年《汉字简化字总表》,最终决定将‘台’,‘台’,‘台’合并为‘台’字,其合并的脉络和逻辑,就是基于上述的原因,同样还有个‘台’字,也是如此。”

“台’,‘台’合并,遵从的元代俗字合并的成例;‘台’,‘台’的加入,则是在不影响字义混淆的情况下,适用去除复杂偏旁,和将多个不常用字或者专用字,合并为一个字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