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农学院

农学院,

顾名思义,就是专注于农业发展的国家级学府。

虽然它设立在城郊之地,没有跟太学和工学院一同建于城内,但那是因为农院占地广阔,而且日常学习,不是闷头苦读或者窝在匠造室里打磨工具就可以的了。

人家是要种地畜牧的!

这两样,放城里哪能大规模的搞起来?

谁敢在北京城里开猪圈啊!

顶多就是修一些高尔夫球场,顺便不准下面的人抢自家浇球场草皮的水去灌地罢了。

在大明农学院成立之前,还是皇庄模式之时,朱见济就让人去广泛开垦,研究培育农作物良种了。

如今在大江南北推广开来的“御米”,就是其中产物。

所以里面的学子种地养鸡,都不算什么。

这很正常!

朱见济看了眼那位蹲在田埂无声哭泣的可怜农学狗,果断走了人。

“这些粳稻培育的如何……”

每次来农学院,朱见济总是会下田一次,跟负责种地育种事业的农学家们咨询下大明朝的粮食问题。

就算他今年已经决定组织一支新的船队,穿过太平洋往美洲那边寻求高产的南瓜、马铃薯等农产品,但国内的农种发展也不能抛于脑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搞种植的国家,华夏也是把种地技能刻到了骨子里的民族。

但不能因为有外来高产作物的传入,就忽略稻麦等农物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吃米吃面,那可是华夏子民世世代代的口味。

后世土豆玉米广种,也没见它取米面而代之,成为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

更何况像红薯这种作物,长得多是多,但营养不够,也不利于消化,遇到灾荒能救命,可太平时节也就是吃个新奇,当不得永久食用。

眼下大明碰着了小冰河期,即便朱见济压着乾圣朝的官员们尽力安抚民生,也免不了有灾情报来。

人力,是很难胜过天意的。

可伟人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

要是因为老天爷不给面子就躺平了,炎黄子孙哪里能发展到如今雄霸东亚,领先世界的地步?

所以,继续育种中国本土的优良种子,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