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真好,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你来找我,是——”

“学生想在衙署寻一差事,于太守身边相学,这是家中藏书三百卷,愿献与太守。”

世家藏书,士族之所以显赫,便是因为他们掌控了当年读书的门路,寒门士子或者百姓士民,若是想要读书学文,得一技之长。

或者学得胸中韬略,那就必然要投靠一方士族。

而当他们日后有所成就,又须得铭记举主之恩,甚至在大汉数百年之中,有举主大于天子的说法。

“你是琅琊人,当初战时没有去避难吗?”徐臻一脸的疑惑,为什么你会出现在这里。

诸葛亮眨了眨眼,有点愣神,道:“啊?”

“学生没明白……听闻,仁德攻徐,以攻心为上,这计策当初是太守所献,不就是为了保住当地的士族与民心不散?是以我族中家眷,深感其德,未曾迁徙。”

徐臻愣了,“我没……咳咳……”

“是,却是如此,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可知个中玄妙。”

典韦意外的回头看了一眼徐臻的侧脸,真的是这样吗?

以前没听您提起过呢?

“那你到我处来是为了——”

“学生恳请太守收留!”

诸葛亮再拜,以学生礼,其态度非常坚决,这恐怕也是做足了考量,才会到鄄城来。

徐臻思索着,虽然事出突然,但他却不愿拒绝这好事。

他现在唯一担忧的是,诸葛亮本身该去荆州,得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等人之学,以各隐士贤才为师友,从而钻研众长。

若是在自己治下,真能学到多少?会否耽误了他。

不过想来应该不会,自古学者全凭自身愿,鄄城中名士也不少,他心性好学,善思,日后一样能学到不少。

徐臻叹了口气,知晓已经是坑了刘备了。

或许冥冥之中真有天命吧。

“那你留下,我不知能教什么,但凭你自己所愿。”

“明白!多谢太守!”

诸葛亮面色欣喜,他当然无需徐臻亲自教导,寻常只要与他一同讨论,得思绪开阔便是。

但从过往两年的政绩来看,诸葛亮自信,绝对能在徐臻身上学到更多,毕竟他的认知,仿佛不似尘世般,总领他人之先。

“我,这里没有士族书籍,但会尽力为你收集来。”徐臻端坐在了主位上,诚恳的说道。

诸葛亮知晓他此时并没有调笑之意,所以也乖巧的跪坐着,双手执礼而听,不敢乱插嘴。

徐臻接着道:“平日作息,需与我一致,不可懈怠。”

“若是有违,我便让典韦带你去练武。”

典韦在远处盯了诸葛亮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