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分金定穴

“十人一同施为的话,差不多需要大半天吧。”

曹禀沉吟说道。

“那我这个坑呢?”

吴良再问。

“大概近一刻了……”

曹禀已经明白吴良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过心中仍有其他的疑惑,接着说道,“可是这坑又窄有小,我们非但不能进入,亦无法看到洞底的情况,挖了又有何用?”

“安民兄多虑了,旁人或许无法看到,但弟却能看到。”

吴良笑呵呵的道。

后世的人应该都清楚,洛阳铲打洞可不是为了让人趴在洞上查看的,真正判断地下到底有没有古墓的关键,其实就是那一管一管带上来的土。

如何分辨土质,从而判断地下是否存在古墓也是一门考古专业必修的学问。

首先,土主要分为死土与活土两大类。

死土是以前未经人类活动的古老地表层,如沉积土、冲积土、黏土、沙土层,土层厚薄不等,颜色不一。

活土指的则是经人类活动、包含遗迹遗物的土壤,人类活动形成的有耕土、夯土、路土、烧土、灰土、花土、淤土、扑腾土。

寻找墓穴,主要探的就是夯土层与大花土,还有用来填塞墓壁的“青膏泥”“白膏泥”等古墓特有的土层。

除此之外,不同时期的古墓,夯土层与大花土也各有不同。

像春秋、战国早期的古墓,常会使用红色网纹土回填,而后逐层进行夯筑,并且一般情况下,春秋墓的夯土层颜色要略浅一些,而战国古墓则略深一些。

战国晚期的古墓,则开始用红色网纹土与黄土混合拌制回填,并分层夯紧。

西汉早、中期墓,常用纯粹的黄土回填,这种黄土粘性好,之前的做黄泥生意的土夫子,正找这种泥挖,一挖就能挖出了古墓。

到了西汉晚期墓,添墓时又回从外地运来一种黄沙泥做填土。

东汉的墓,填土情况与西汉墓相似,但已经不用黄沙泥做填土,不过夯土不如西汉墓紧密、有点松,俗称为“泡筑板”。

至于再后面的墓,现在的吴良肯定是没有机会盗了,不提也罢。

总之,这门观土断墓的学问往浅了说是这些,往深了说还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细节,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与长期的经验积累,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