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仗义输财

扬锋汉起 宇十六 1577 字 2022-11-17

“无事不登三宝殿”,杨安玄道:“既然应公问及,杨某便厚颜直言。今年汝南灾害连发,四月庾刺史又征粮征役,库中储存为之一空。冬季来临,库府没有赈灾的钱粮储备,愚特厚颜前来向应公募粮,还望应公能相助一二。”

应旭放下酒杯道:“前两日钱县令前来也曾提及筹粮一事,愚已经捐出五百石粮,希望能帮着乡邻渡过难关。”

杨安玄点点头,看来各县县令倒不是一味等靠,也在努力想办法筹粮赈灾。

应旭站起身,道:“杨主簿,且随老夫来。”

杨安玄跟在应旭身后来到底楼东面,那里是一排库房。

应旭指着最前面的三间库房道:“这三间是应家的粮库,每库存粮二千石,老夫读史书看到三国时周瑜向鲁肃借粮,鲁肃指囷相赠。老夫虽不才,却不愿先贤专美于前,愿将两间库房内的存粮赠于杨主簿。”

杨安玄大为感动,站起身冲着应旭深深一揖,道:“应公仁义,杨某定当向朝庭表奏,勒石表功,为应家扬仁义之名。”

应旭哈哈笑道:“那便是老夫该谢杨主簿了。”

在应家歇息一晚,第二天杨安玄满意而归,借来的粮食暂存在应家坞,赈济时直接从应家坞调运更为方便。

返回的途中,杨安玄顺路拜访了几个士族,或百石或数十石,不尽人意。

杨安玄心情沉重,看来自己预想得太过理想,除了南顿应家,汝南郡的士绅对赈灾捐粮的积极性不高。

晚间宿店,杨安玄不解地问道:“辛兄,愚在新野曾随父亲向士族募粮,多数人家能慷慨解囊。汝阳富庶胜过新野,为何士族不愿相助官府赈灾?”

辛何叹了口气,这些天和杨安玄朝夕相处,知道他的脾气,实话实说道:“自打庾刺史任豫州刺史以来,税赋年年增长,不时征役官府只得向汝南士族摊派索要。汝南是大郡,索要尤重,有的税赋都收到明年去了。”

杨安玄重重地拍了一直案几,寅吃卯粮,庾楷遗祸非浅,看来自己要另想良策筹粮了。

…………

新野阴家庄。

官道上烟尘滚滚,有不少轻骑朝坞堡方向驰来,吓得行旅纷纷向道旁躲避。

了望楼上的庄丁发现了异常,忙敲锣通知戒备。很快堡丁便持枪挽弓列于栅后防备,如临大敌。

待轻骑驰近些,能够看到飘扬的“晋”字旗和兵丁身上黑色的皮甲,是自家的官军。

众人仍不敢放松戒备,这年头兵匪一家,指不定这伙官军会做出什么事来。

轻骑在木栅十步外勒住,整齐如一,看得出训练有素。

领队的阴乔示意堡丁加强戒备,迈步来到木栅前问道:“各位军爷,你们是哪里的官军?不知来阴家堡何事?仆已派人通知庄主,马上就来迎接。”

阴绩从人群后催马上前,大笑道:“十四叔,是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