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约法三章

扬锋汉起 宇十六 1741 字 2022-11-17

一口气连斩了三十多下,数尺长的铁条变成了寸许长的小段,应旭再看刀锋,居然损伤不大。

“好刀”,应旭高声叫道:“比起百锻宝刀只差了卖像,真乃宝刀也。杨主簿,你用什么水淬锋?”

应浩在一旁也傻了眼,这淬出来的刀够坚、够韧、够硬。自己的刀即便百锻砍铁,也会出现裂痕,哪像这柄刀只需回炉再敲打几下便又复新。

杨安玄拿起另一把刀,笑道:“此刀数宿能成,倒可取个名字,宿铁刀。”宿铁刀,这个刀名算是对綦毋怀文的纪念。

应旭慨叹道:“此刀一出,谁与争锋。”

操刀制锦,杨安玄心中涌起豪情,有了宿铁刀,自己逐鹿天下总算有了分底气。

…………

荆州江陵,王恭的信使见到了刺史殷仲堪。

信中王恭再度邀请殷仲堪起兵讨伐司马尚之兄弟和王愉,只是这次讨伐集团中多了庾楷。

说实话,殷仲堪对举兵并不在意,去年举兵他并未有捞到什么实至的好处,反而朝庭对他增加了忌惮戒备。

至于庾楷,以前与自己作对,与他共同起兵,殷仲堪露出不屑之意。

安排信使前去歇息,殷仲堪吩咐道:“请杨司马和杨校尉前来议事。”

杨家三兄弟齐聚江陵,荆州数万军马有了统率,州军在杨佺期的操练下,战力大增。

殷仲堪借助杨佺期兄弟将荆州兵马掌控在手中,终于有了与桓玄抗争的能力,在桓玄面前说话也自信了几分。

片刻功夫,杨佺期和南蛮校尉杨广到来。屏退左右,殷仲堪将王恭的信拿了出来,询问杨佺期的看法。

殷仲堪对杨家兄弟确实厚待,他自知没有统兵才能,桓玄信不过,唯有笼络住杨佺期,才能保住荆州安稳。

孝武帝逝后,殷仲堪自知作为先帝亲信的他不为掌权的会稽王所喜,深恐司马道子以朝庭的名义召他入京为官。

尝过外镇的权势后,殷仲堪怎么甘心进京做个富贵闲人,所以去年王恭邀他起兵,殷仲堪举军响应。

讨伐以王国宝被诛收场,殷仲堪知道自己得罪了会稽王,再无回头路,若是进京便成鱼肉,唯有全力经营荆州,以待时变。

得民心者得天下,殷仲堪对治下百姓十分仁厚,修桥治水、赈济灾荒,甚至亲自诊脉,为贫苦者治病,在荆州的声誉不错。

然而再怎么做根基还是尚浅,桓家在荆州经营数十年,门生故吏遍布,百姓受惠甚多,对桓家十分拥戴。

当桓玄向朝庭奏疏外任,殷仲堪十分欢喜,乐见其成。

可是朝庭下旨让桓玄为广州刺史,却不见其动身,数次试探后,殷仲堪清楚桓玄是不想失去荆州根基。

一山难容二虎,将来万一有变如何抵御桓玄,殷仲堪苦思无策,于是向杨佺期提出结亲。

虽然杨家自视甚高,但沦为四品兵家子是不争的事实,殷仲堪求亲目的是为加强殷杨两家的关系,万一有变杨家人才会全力相助。

谁料杨佺期以其嫡女尚幼为由,暂时将亲事耽置,殷仲堪当然不会做出以嫡子迎娶庶女的决定。

杨佺期看罢王恭相邀起兵的信,眼神一亮,自三弟和次子来到江陵后,杨佺期说动殷仲堪,让杨思平坐镇巴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