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页

这批老臣离开,赢驷准备打造以自己的忠心年轻班底,但不知何人可用,故询问商鞅。

商鞅显然也考虑好了这个问题,对着赢驷侃侃而谈。

其实关于接班人的问题,他很早之前就在考虑,也在秦国遍访巡查,还真有两位秦国年轻贤才举荐给赢驷。

赢疾,根正苗红的秦国宗室,外圆内方,文武兼备,可堪大用,依法领政。

司马错,函谷关守将,有将略之才,可任国之上将。

至于开府执政大臣,商鞅暂时没有好的人选,建议赢驷放眼天下,斟酌遴选。

赢驷将赢疾两人的名字铭记于心,又开口问出了第三个问题。

“商君之后,赢驷何以待公伯赢虔。”

这个问题让商鞅有些惊讶,然后是老怀大慰:“秦公有此问,鞅可以心安了。”

剧中赢驷上位之后,最看重的就是商鞅和赢虔,甚至从影响力来说,后者要大于前者。

赢虔曾以商鞅势大,不利于秦国君主,殊不知,商鞅也在担忧赢虔的存在。

自己若在,还能平衡对方,但等他死了,老世族解决,景监车英退隐,就只剩下一个赢虔了。

赢虔乃宗室之首,在军中素有威望,并且还是赢驷的长辈,若不加以控制警惕,并非长远安平之策。

而眼下,赢驷能够敏锐察觉出这个问题,明白公私分明的道理,清楚为君之道,商鞅岂能不欣慰。

其实,这里是有一些暗示的。

赢驷找商鞅问策对付赢虔,说明他已经开始算是一个合格的君主,那这个时期的赢驷,是否明白商鞅的存在对于他意味着什么。

如果商鞅不自求死殉道,而是继续担当权臣,今日君臣相谊的场面还会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