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页

当然,花氏族长这些小首领们自然不可能有这种见识,但是他们这几天来亲眼见到的各种交通工具,就已经是这些生活在山中狩猎采集的原始人无法想象的神器了。

参观完了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他们也回到了军营内休息,这里早已有人送来了厚实的毛布衣服还有羊皮袄子,这一趟他们将要出去很长时间,少不得要在外面风餐露宿,虽然这个时候冰雪都融化的差不多了,但是夜间的气温同样维持在冰点以下,所以防寒的装备都是必不可缺的。

而在另一边,汉部落榨油坊外面的一处棚子里,也在不停的准备干粮,不过由于熟米饭不易保存和携带,因此这次行动统一用面饼来当作干粮携带。

面饼是厚实的发面饼,形似锅盔,但是锅盔到底长什么样其实罗冲也不是特别清楚,他只知道把发面饼晾干了可以放个把月都不会腐败,这就足够了。

面饼从几天前就开始制作了,发面都是在各家的火炕上完成发酵的,盆里放上面团,里面揉上一些糖浆水和鸡蛋,盖上盖子,再捂上兽皮,一晚上就能发酵好了。

之后这些发面再被集中收集起来,送到油坊外的棚子里烙成面饼,这里有一个特质的铁板,四周用砖块垒成炉灶,下面烧火,上面就能烙饼了。

按照每人每天三个计算,足足做了五天的量,也就是说,也就是说,这次大家出去,还要每人背15个饼,饼不是很大,也就和一个成年人的手掌般大小。

当然,这些都是应急用的,锅和米才是这次的主食,天那么冷,最好还是要在路上找到可以靠岸修整的地方,然后架上锅煮热食,五天的口粮,只是在没有条件热食的情况下才用的,比如说,找不到合适的登陆点,或者登陆点周围缺少燃料。

当然,肉干和咸鱼亦不可缺,这次的行动说白了都是体力活,吃不饱可是没办法干活的。

就这样,在连续准备了几天后,时间到了冬季最后一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也就是队伍出发的日子。

木工坊的船只都被抬了出去,从最近的城门出城,然后放入护城河,再用绳索从岸上牵引到汝水河中,与之前的那些船只会合。

参与此次行动的400人整装待发,被大力和羽毛点人头分队伍,20人一队,由一个曾经负责船运的族人带领,老人负责指挥,新人听从号令划桨,没人指挥的话,这些人非要在河里转圈不可。

罗冲也在岸边和出来相送的众人告别。

“鹰锐,我不在时,汉阳郡的各项事务暂由你负责,城内的事务你交给县令去做就行,你只负责监督和督促,而且这段时间要做好春耕的准备,不能因为防水患就把春耕耽误,各种农具的数量,保养工作,都要提前检查,查漏补缺,耕地用的牛马也要照顾好,我可不想解决了水患之后,回来还要亲自督促农耕事宜。”罗冲对鹰锐叮嘱道。

“请首领放心,我会好好守着家的。”鹰锐郑重的点头答应,同时也很高兴罗冲对他的信任。

“好了,我们这就出发了,有什么急事找我可以飞鹰联系。”

“是,鹰锐明白。”

就这样,和众人告别之后,罗冲也登上了一艘木船,站在船首,拔出腰间的长剑天子怒向前一指,对身后的各船发出命令道:“出发”。

当然,船队行使的过程自然不可能像罗冲那样意气风发,而是进度十分缓慢。

不过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虽然这次召集的众人大多都是会游泳的,但是大部人却是第一次接触船只,所以对于划船的技巧还要现教才行,好在这个并不复杂,只需要听从各船长敲击空竹的号令统一划桨就行了。

如此这般,众人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逐渐熟悉了划船的节奏之后,队伍行进的速度才加快起来,而伴随着船队越来越向南行驶,河道的水面也开始逐渐宽阔起来。

起初还比较正常,最宽处也不到二十米,跟上游相比还不是特别夸张,但是走到下午的时候变化就大了,倒不是说水面更宽了,而是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到岸了。

这个形容也不太对,应该是看不到正常的河道两岸了,因为在沿途中,罗冲发现很多本来应该生长在岸边的树木,现在却有很多都是半截泡在水里,从这里就能明显的看出,下游的水位涨到了何种夸张的程度。

走水路要比陆路快很多,这一点确实不假,诗里就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佳句,虽然一日千里有点夸张,但是几百里还真的能做到。

从汉阳城往上游五六天路程的铁矿区运输矿石,走水路则只需半天,一整天就能走个来回,这还是靠人力划桨的,要是风帆动力,再赶上顺风,还真的有可能一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