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2页

其中最热门的自然就是掌柜的极力推荐的全家福了,正好又赶上正旦这个年节,所以预定全家福的人有很多,其次就是夫妻合照。

汉部落有等级森严的爵位制度,没有爵位的平民百姓是不准穿丝绸的,但唯独婚丧嫁娶这种事情除外,也就是说,平民家的女人,成亲时也能穿戴只有皇族才能穿戴的凤冠霞帔。

这事搁到以前,也就是穿那么一天而已,但是现在,她们不光能穿,还能把自己一辈子最好看的时候照下来!可想而知夫妻照的吸引力有多大。

拍单人照的比例最少,因为性价比低,花一样的钱,只能照一个人,但仍然有不少的年轻人选择拍单人照片。

单人照片的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十三四岁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少女,如果说成年是一个标准的话,那么他们十分愿意在自己成年时拍上一张照片,把自己的青春烙印在相纸上。

而且这件事情也得到了大多数父母的支持,为什么支持?

因为可以拿着照片去给自己儿子女儿去说亲啊!这是多么重要的功能!

以前互相说亲,都不知道对方的孩子长什么样。

女孩不知道小伙精不精神,小伙不知道妹子漂不漂亮,这回好了,见面之前先互递照片,看的过眼就正式见面,免去了多余的麻烦,更关键的是,这个时代的照片,是真的照片,不是现代的照骗

和汉阳城同样的一幕,也同时出现在汝阳、浏阳、卫山三个郡中,摄影术一经问世,便在民间快速传播开来,大量的拍摄订单如雪花一般飞进照相馆,然后变成现金流入了官府和去病家的口袋。

这个东西太赚钱了!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这股热度会慢慢的退下去,现在是市场绝对真空状态,而且又正好赶上了年节,才会出现这种家家都来拍照片的事情,等到年节一过,有没有继续来拍照的都是个问题。

所以倒是也不用高兴的太早。

翌日,身份证拍摄工作进展的十分缓慢,主要是因为布告里面说,最晚在正旦节之前办理就行,所以有的人还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把办身份证的事一直往后拖。

各地的官员一看,指望老百姓自己去官署办理,他们的积极性不大,干脆由官府直接出人到坊间去办理得了。

临近正旦的后面几日,各地官署将汉部落的组织性发挥到了极致,从最小的伍长、什长,再到各村的里正,挨家挨户的按照户籍排队,等编好了队伍,再一批一批的办理身份证,按照这样的方法,以及汉阳八郡地区每个县城都有一个摄像组的密度,八个郡总共用了不到四天,就将所有人的身份证办了下来,速度不可谓不快。

编户齐民的价值也再一次体现了出来,虽然这样的制度让百姓失去了一定的自由,但是对于部落的管控力度和组织力度方面,却是一个质的提升。

本来琼州六郡也是应该按照这样的方面进行户籍登记的,但是薛青窑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便没有直接生搬硬套。

他给各地的政务官下命令,琼州六郡所有不在原籍的百姓,全部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迁回原籍,有想去别处的,也不要阻拦,而且还要给安排好住房和土地的事情。

之后在人口普查,以及房屋和土地普查的时候,就直接按照当地百姓的聚居点来划设行政单位,百户为一村,挑选当地的乡老担任里正,也就是村长,五个村设一个乡,乡上面再划县,最后统一归郡里管理。

至于这个郡到底要划几个县和乡镇,则要根据当地的人口数量来决定。

初步的将百姓迁回家乡之后,汉部落的普查行动就开始了,直到这个时候,琼州当地的百姓们才发觉了一个事情,汉部落的统治力度和之前鑫部落的时代截然不同,如果说鑫部落是完全放养的话,那汉部落就是什么都管。

你能想到的东西,官府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你想不到的东西,官府同样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这让他们很不习惯,但即使是这种程度的管控,其实和汉阳八郡相比,也已经宽松很多了。

这天,已经担任了新化郡郡守的铁砧正在一个大村子中走访,随行的还有办理户籍信息的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