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汇丰跌倒、雷卫东吃饱。

根据谁获利谁最可疑的理论,汇丰银行很可能是这次风波的幕后黑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风波期间,有不少大客户悄悄取消在恒生银行的账户,转而投入汇丰银行的怀抱。

于是布局完成。

在1965年4月初的时候,挤提再次爆发,恒生银行是首当其冲,挤满了前来取款的市民。

其中位于湾仔的分行最倒霉,有无数客户过去提取存款,其中还有恒生银行不能得罪的大客户,比如鬼佬警司韩森。

逼得分行总经理何添亲自出面给韩森签名担保,才停止提款。

不过就是这样,湾仔分行的银根陷入短缺,不不得向总行求援。

总行那边也好不了多少,提款的人潮能从银行门口伸延至皇后像广场的香港会所。

面对蜂拥而至的提款人,汇丰银行再次站出来支持恒生银行,并派职员带着现金来到恒生银行总部,把一叠叠的钞票遍布大堂的各个角落,以证明有足够的现金供应。

但挤兑情况并没有改变,每天都有无数港币被取走,仅仅几天时间,恒生银行就失去了2亿港币的存款。

这可是六十年代的2亿港币,购买力给九十年代20亿甚至50亿还要多。

面对不见减少的提款人群,银行老板不得不召开董事局会议商讨对策,一共上来出3个办法。

第一、是接受漂亮国大通银行的援助。

第二、是宣布破产由政府进行接管。

第三、向汇丰银好求助。

虽然商量出三个对策,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

因为通过两次支持,特别是这几天无限制现金供应,已经让汇丰银行把恒生银行很多人收买了,在不接受破产的情况下。

恒生银行号的老板只能选着向汇丰银行求救方案。

于是进行谈判。

一开始双方在恒生的总价值及出售股权比例上面分歧比较大。

汇丰银行认为恒生的价值只有六七千万港币,要求一次性购买恒生百分之七六的股份,成为恒生绝对大股东。

恒生的老板则认为,恒生银行至少价值1亿港币,并且只同意出手51股权,寄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把银行夺回来。

因为担心开价太低,恒生宁愿倒闭也不接受自己入股,汇丰银行思索再三,同意了恒生银行的方案,以5,100万元收购恒生51股权从而达成了对恒生银行的控股。

汇丰银行入住恒生银行的消息传出后,挤兑风暴戛然而止,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辛辛苦苦花费几十年心血成立的银行,一夜之间易主,老板何善衡很是痛心。

不过,日子还是要过,为了让恒生银行能发展壮大,何善衡接受了这一切,并协助汇丰银行稳定恒生银行的人心。

可以说,这次挤兑风波,汇丰成了最大的赢家,不仅以低廉的价钱拿下了恒生银行,更是除去了恒生这个自己在香江银行业最大的对头。

奠定了汇丰在香江金融业的垄断,开起了汇丰城的神话。

至于说何善衡想把恒生银行重新躲回去,可以说是白日做梦,汇丰不会给他机会的,也就在几年之后,汇丰抓住机会,把对恒生银行的持股从51变成60多,断送了何善衡的希望。

有了汇丰做靠山,恒生银行发展很快,到了就是年代总值已经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成为汇丰银行手里最优质的资产之一。

对于恒生银行,雷卫东可是垂涎三尺,早就想将其拿到手了。

“对恒生银行有兴趣,享受收购其股份,行,我给汇丰回个话,只要没有人争抢,恒生银行就是你的了。”

谈成一笔生意,曹达华很是高兴,嘿嘿笑了起来,说道:“小雷,除了恒生银行你还对什么感兴趣。

这次汇丰银行可拿出来很多实体方面的产业,为此专门组织了拍卖会。”

你要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