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科举那点事儿

贞观天子 北诸侯王 1229 字 2022-11-20

当然是无视啦!

别看科举挺牛的,其实在唐时就是唬人的。

真正能做官的,不是勋贵子弟就是世家子弟,平民百姓想通过考试上位,太难,而且几乎不可能。

真正喜欢科举的是‘寒门士子’。

寒门士子可不是说普通百姓,而是落魄世家子弟。这部分人在家族中不受重视,走关系没人帮忙,只有通过科举做个小官。

更何况,前隋创立科举的本意虽然是提拔寒门士子,但现在已经演变成世家内部的竞争。

朝廷的位置就那么多,大家都想走关系,不好平衡,那就拿出来比比呗。

可以说,大唐前期的科举,是属于世家子弟、勋贵子弟的科举。

尽管如此,这也是个笼络人心的机会。

聊胜于无嘛。

想想看,唐初的一批名臣,有谁是从科举走出来的?

很少啦!

没办法,现在掌握知识解释权的是山东世家。这些世家藏书深厚,家学渊源,在天下素有名望。

往往质疑一个世家,就是得罪一大批的官员。因为,这些官员年轻时候很可能就是在那个世家的族学求学的。

别的不说,就说并州吧。一个太原王氏,一个闻喜裴氏,多少并州籍士子在这两家求学?

这些士子将来出息了,做官了,他们对谁有感情?

世家!

所以,为什么天下是天子与世家共治,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老李要处心积虑的拉拢世家,同样也是一个道理。

李密为什么经不起失败?

因为他背后没有世家支持,他一输,地方官员各个心怀鬼胎。

王世充手底下的二五仔为什么这么多?

还是因为没有世家支持他。

打下一块地盘容易,但是想要稳定一块地盘可不容易。掌握知识的人大部分出自各个世家,只有拉拢到世家,才能彻底将地盘变成自己的,才能让地方官老老实实给自己当牛做马。

这些世家就像一个个小国家一样,星罗棋布在中原各地。他们手中或许没有武装力量,但是和他们有关系的官员实在太多。

并州、关中、中原、巴蜀、部分河北地区,李唐之所以能这么快的拿下并且稳定,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大世家支持李唐。

并州的太原王氏、闻喜裴氏。河北的范阳卢氏,中原的荥阳郑氏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