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盘中之脑和航天公司

于是,接下来,陆宁一边不断训练生物脑,一边开始着手研究量子计算机。

他的大脑中自然有很多关于量子计算机的知识,不过一台量子计算机不仅造价昂贵,更是非常庞大。

陆宁打算以传统量子计算机为基础,对它们进行简化。

--------------

5月份。

陆宁再次复制了一位为米国顶尖科学家。

而也在这月,他开始有了大动作。

“我要你来华夏一趟,入股燕京航空公司。”

“好的,没问题,请给我一些时间。”

这是陆宁和哈梅森博士的通话。

而除了哈梅森博士外,还有其他十一位米国博士同样也将来到华夏,入股航天公司。

他做这些,为的是进军航天。

“杨振教授,我想请你出面,担任公司的法人代表。”

“陆宁啊,没问题,到时候我喊上我一些学生一起加入你的航天公司。”杨振教授同样没有拒绝。

凡是被陆宁复制过的教授,全部都被陆宁知会过去,他们都将加入新创立的燕京航天公司。

哪怕只是挂个名,但是噱头必须要足,因为这样的话才能拉到更多投资。

这就是陆宁的大动作——集合人才,发展航天。

不过,一个公司的运营无疑非常繁琐,步骤也很多。

“杨振教授,这个航天公司就交给你们团队负责。”

无奈的陆宁只能把运营又甩手给杨振教授。

毕竟这个公司是以他为法人。

“没问题。”

杨振教授没有拒绝,把一切都揽下。

杨振教授作为国内的金字塔存在,手上的人脉自然很多,运营一个航天公司,根本不需要陆宁担心。

“等米国那些科学家来到我国,确定加入公司后,我将发起第一轮融资。”杨振教授马上进入身份角色。

“好。”

陆宁脸上露出笑容。

术业有专攻,其实对于企业的事情,他真知道的不多。

还是当个甩手掌柜舒服。

5月份,是真正改变世界格局的一个月。

十一位米国博士,先后离开米国,进入华夏,入股燕京航空公司,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先例。

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新闻开始报道。

全国人民无比振奋。

大家似乎看到了华夏化蛟为龙,翱翔九天的画面。

“十一位米国博士全部加入新成立的燕京航天公司,将为我国进行航天工程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