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没有玉林柳郎,何来皇弟刘备?

——帝排世谱,刘玄德与天子乃同辈,按年龄,乃帝之弟也。

(s:上一章最后,帝之兄也,是我记错了,不是帝之兄,应该是帝之弟,刘备年龄小一点!感谢读者们纠正。)

要知道。

汉代宗族的事宜有专门的官员“宗正”去管理,而“宗正”贵为九卿之一,职权极大。

各州、郡、县,每半年都需要将汉室宗亲的名单重新递上,其中半年间的生老病死,子嗣传承也需要一并记录在案。

且“宗正”会派遣属官,每隔一、两年就去地方实际考察一下。

故而…

汉室的宗族族谱极为庞大,可以说,当年中山靖王刘胜生下的二百多个儿子均历历在目。

更别说,其最有名的儿子,陆城亭侯刘贞。

而刘贞的封地“陆城”恰恰便是如今的涿郡。

可以说,完全能对得上!

真实性毋庸置疑。

当然,在后世…刘备是不是假冒汉室宗亲这个身份?如果将这个问题抛在网络上,那势必会引起无数键盘史学家的争论。

但事实上…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是经得起考验与调研的。

退一万步说,若是这个时代,有人敢冒充汉室宗亲,那“宗正”是有权直接派人就地格杀的…且珠链九族!

正常人谁会惹这事儿?

倒是天子刘宏,当确认刘备的身份后,他的眼睛里放光。

皇弟,这是皇弟啊…

好一个立下赫赫功勋,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皇弟”…羽儿这次不仅是送了一个贤才,更是送给了刘宏一大“臂膀”!

要知道,单单论及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这个身份,刘宏对他的信任便足以远超荀彧!

这是身份使然,更是立场使然。

刘宏在朝廷中太需要一些帮手了。

“想不到,刘卿竟还是汉室宗亲…”刘宏感慨道。

“陛下。”刘备再度拱手。“臣是不是汉室宗亲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此番臣被柳观主举荐,被陛下派往幽州委以县令之重任,这让臣最直观的见识到了边陲百姓的不易,一边是乌桓,一边是苦寒之地的伤寒,臣曾经待在这边二十余年竟未曾有这般感悟,边陲的百姓太…太苦了。”

说出这番话时,刘备的眼里有些湿润了。

刘宏的心头也带着些许震动,目光定定的看着…终于露出些许动容的刘备。

他其实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封赏这个立下大功的刘备。

因为羽儿的缘故,这刘备的官衔不能太高,但要委以重任,又不能太低,最好是有实权但地位不高的官员,这也有助于他在朝堂中的布局。

可…

如今刘备既提出“边陲百姓之苦”,这…

刘宏依旧带着微笑道:“刘卿所言甚是,卿乃是汉室宗亲,却能够关怀黎民,实在难得,可见刘卿书读的好,也可见玉林柳郎识人、看人之精准。”

刘宏满心欣赏,当即拍案道:“传旨,将刘卿之族谱昭告天下,从今往后,刘卿乃是朕之皇弟,行走于內朝,御前听用,至于官衔,由尚书台草拟!”

张让听着只觉得震撼无比…

这个刘备刘玄德,几个月前还是一个白身呢,这县令的屁股还没坐热,就直接入“内朝”了,要知道,内朝的官员虽然官位不高,那一个个的却都是陛下眼中的红人,再熬几年,再幸运点儿立下些许功勋,成为九卿也是指日可待呀!

恰恰…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地方是…天子竟要昭告天下,许他以“皇弟”之头衔,说穿了,陛下这是要对这刘玄德委以重任。

乖乖的…委实,他是要一飞冲天!

不…是以玉林柳郎“道门”为首的派系,势必要一飞冲天!

嘶…

想到这儿,张让的眼珠子连连转动。

乖乖的…

他骤然发现,就这么一年的图谋,柳羽虽然没有入内朝为官,但如今…朝堂上太尉桥玄、侍中蔡邕都是他的人…

陛下最为器重的内朝官员中。

——侍郎荀彧、皇弟刘备,也是他的人…

更夸张的,掌管大汉财权的大司农曹嵩受到过他的恩惠,曹嵩的儿子曹操更是与这玉林柳郎几乎是穿一条裤子。

呵呵,张让算是看懂了,除了他们宦门,除了那些氏族之外…朝堂上,“道门”这颗新星已经很冉冉升起,且手握的均是一个个核心部门。